返回顶部

当好“民为军用、寓军于民”的“排头兵”

http://www.scol.com.cn  (2016-05-26 09:31:27)  来源:绵阳日报  
编辑:尹勇  

今(26)日上午,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将正式揭牌运营。该交易中心是科技部授予的全国唯一的军民融合技术交易平台,它的揭牌运营掀开了我市深入实施军民融合战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的又一崭新篇章。

近年来,我市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按照中央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及国务院、中央军委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规划部署,坚持将服务保障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和释放国防科技潜能有机结合,加速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着力构建军民融合的创新转化、产业培育、人才集聚、开放合作、金融服务“五大体系”,去年我市新增军民融合企业83家,总数达到446家(含规模以上企业81家);实现军民融合企业总产值1690亿元,同比增长12%,销售收入1720亿元,同比增长12%。通过多年努力,已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优势的军民融合发展路径。

形式创新

日益完善“军民融合”的推进方式

“我们要扎实推进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聚焦探索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着力构建军民同频共振、统筹发展的新机制。”今年1月,市委书记彭宇行在调研全市军民融合发展情况时说道。

方向明,干劲足。在我市,内在动力和创新活力进一步迸发,无论是顶层筹划,还是具体领域,军民融合在全面提速。

如果把军民融合体系比作一棵大树,承接雨露天华的军民是枝叶,那么统揽全局的高位协调机制和各项政策法规,无疑就是大树的主干。我市不断深化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加强与国防科研院所、军工企业、高校的合作,建立起完善院地、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全力支持在绵国防科研院所承担和参与重大国防科研生产项目,以中物院为平台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和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涵盖63位专家、15个重点实验室和300多家企业,积极开展各类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推动院所、高校、企业深度合作,初步构建起了军地互动交流、国防重点保障、军民资源共享、多方联合促进的军民融合“四种机制”。

为了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政策配套,我市近期研究制定了《绵阳市军民融合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率先开展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出台支持军民融合企业产业发展系列政策,设立军民融合企业认定专项资金、军用技术再研发专项资金、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等,鼓励支持军民融合企业发展;积极争取军民融合发展的其他各项先行先试。

载体丰富

构建全方位体系化的服务平台

4月20日,全省首个军民融合创客空间——中国(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创客空间(以下简称“9号院”)正式启动运营。9号院将专注军民融合创客工作,集科技研发、科技信息、成果孵化转化为一体,这是探索企业创新发展路径、促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模式的一项具体举措。

创客空间的启动运营仅是我市加快军民融合创新研发转化服务平台建设的行动之一。我市还积极加快军民融合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建设,大力开展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活动,举办绵阳科技城产学研协同创新暨成果转化对接大会、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军民结合专项对接会等活动,签约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军民融合项目120余个;成功举办三届科博会,展示国防科技成果、产品,促进军民两用技术交易转化;加快军民融合产业承载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目前,集中发展区启动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完工,骨干道路主网正加快建设,3D打印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游仙石马片区规划以军转民产业为主的军民融合产业孵化基地,首期3000亩的建设已全面铺开。

此外,我市不断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加快构建科技城创新创业生态,已建成科技城创新中心一期、创新中心二期、工业技术研究院、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中心等80万平米的孵化平台,在孵企业近3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7100家;建立了由企业、院校牵头的信息安全、空管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等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深入开展三网融合、智慧城市、专利质押贷款、文化与科技结合等多项国家层面示范试点工作。

特色突出

加快形成“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关键是要把落脚点放在做大做强军民融合产业上,全力推进军转民、民参军,培育壮大一批军民融合企业和相关产业,努力实现地方经济发展与国防军工建设相融互动,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作为我国唯一科技城,绵阳是军民融合资源最富集、基础最坚实的地区之一。依托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我市军民融合之路走得格外宽阔。

经过长期实践,绵阳科技城已初步探索出院所自转、军工自转、院企联转、民企参军的军民融合“四种模式”,军民融合特色产业持续壮大。中物院等在绵国防科研院所加速自身成果转化,催生了利尔化学、中物仪器、科莱电梯、维博电子等一大批军转民企业,上市公司利尔化学已成为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的高效安全农药生产企业,成为“院所自转”的代表;军工企业九洲集团营业收入近7年增长超过10倍,二次雷达系统科研生产基地异地重建项目建成投产,成为“军工自转”的范例;中物院与九洲集团联合组建九九瑞迪公司,建成我国第一家数字成像仪器中心,其产品填补我国工业CT生产空白并已实现产业化,成为“院企联转”的典范;六合锻造股份公司、岷山机电、永贵科技公司等20余家民品企业成功实现“民企参军”。

下一步我市还将把握纳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先行先试地区的重大机遇,构建创新转化体系,加速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推进资源共享、技术交易和成果转化;构建产业培育体系,壮大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推进军民融合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推动军民融合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建设军民融合产业核心载体;构建人才集聚体系,激发军民融合人才活力;构建开放合作体系,集聚军民融合优势资源;构建服务保障体系,打通军民融合金融服务通道,努力走出一条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全面创新之路。(袁媛)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