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绵阳市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改革扎实稳步推进——
改革创新铺就脱贫奔康“快车道”

http://www.scol.com.cn  (2017-03-03 10:43:02)  来源:绵阳日报  
编辑:尹勇  

深化体制改革,是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源泉,也是“三农”工作的重点。

过去的一年里,我市以国家、省、市试点示范项目为引领,突出抓好22项重点全面深化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改革任务,坚定不移把农业农村改革引向深入,着力盘活农村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改革增动力,创新添活力。体制改革的扎实稳步推进,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更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

【改革事例】唤醒“沉睡”资源增强发展底气

今年元宵节刚过完,江油市贯山镇高新村村主任杜凤琼和乡亲们就从上海买回了700公斤大闸蟹苗。“这批蟹苗预计今年中秋节就可成熟上市。”杜凤琼告诉记者,蟹苗成熟后不仅在江油和绵阳本地卖,还会卖到成都、巴中等地,可望实现收益大约300万元。

高新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以前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传统种植业。由于种植效益低下、收入不高,很多村民都外出务工,村里一部分土地被撂荒,还有一部分则代种或换种,经常出现土地纠纷问题。

“不管是企业、种植大户,还是老百姓个人,都担心土地出现纠纷问题。”杜凤琼表示,长期以来,受承包地块面积不准、空间位置不明,加之登记簿不健全等问题的制约,高新村始终无法形成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盘活农村“沉睡”资源,让产业发展更有底气?2014年,江油市被纳入全国50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县,率先启动试点工作。高新村抓住这一契机,当年年底便全面完成了土地确权登记工作。

杜凤琼告诉记者,土地确权后,为实现效益最大化,村“两委”一班人经过多方学习取经,最终确定养殖大闸蟹。去年年初,杜凤琼与村上有发展意愿的18户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与北京渔美康公司共同养殖500亩大闸蟹。到了年底,这些养殖户户均直接增收近3万元,激发了更多村民养殖大闸蟹的热情。

“土地确权,相当于给老百姓吃下了定心丸。”贯山镇镇长王琴说,得益于这一改革,全镇发展活力迸发。如今,该镇已把大闸蟹养殖确定为主导发展产业。

【改革亮点】综合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内生动力

去年,我市在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同时,扎实开展了农村集体土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农民住房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多权同确”作为深化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改革的“先手棋”,促进了全市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活力的加速迸发。

——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推进农户合作与联合,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415家,实现农产品加工经营销售收入416亿元,全市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组织达到2960个,家庭农场总数达到1960个,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带动面达到66%以上。

——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全市新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55个、面积205.25万亩,其中江油市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依托绵阳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加快发展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品牌农产品,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驰名)商标的企业68家。以品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培育农民增收新业态新产业,发展休闲、康养、农旅结合等农业经营主体1427家,营业总收入达21.48亿元,吸纳4.7万农民就近就业,带动8.6万户农民受益。

除此之外,农村电商工程、综改区建设等一系列改革任务持续深化,并取得重大突破。

——实施农村电商工程,依托天泰集团建设农村电商孵化园,9个县级电商运营中心正常运转,启动“全企上网、全民触网”工程,鼓励龙头企业、专合社入网触网,新发展农村电商经营主体3270个,村级电商达到1090个,农产品网上交易额达到12.9亿元。

——突出试点示范带动,扎实推进综合试点,综改区目前实施各类项目110个,总投资近10亿元,成功引进各类企业10家,规模流转土地8000余亩,新发展农业经营主体115个,2481人实现脱贫解困,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一年来,我们稳中求进,奋发有为,农村不断增绿变美,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精准脱贫首战首胜,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今年,我市将结合农村改革台账,继续不折不扣抓好‘规定动作’,并通过大胆创新探索,创造性地抓好‘自选动作’,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振兴和幸福美丽绵阳建设。”市委农工委副主任邹大世说。(王长兵 李灵越)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