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提升文化软实力 加快建设西部文化强市

www.scol.com.cn  (2018-07-20 09:40:05)  来源:绵阳日报  
编辑:尹勇  

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指出,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持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绵州文化,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快建设西部文化强市。

这一目标在与会者中引发强烈反响。如何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设?建设文化强市,绵阳的优势在哪里?如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如何加快文化产业格局形成?围绕这些“命题”,与会者展开了热议。

加快媒体融合步伐

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这是建设西部文化强市的重要条件。

对此,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何长鹰认为,媒体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渠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营造能干事、干实事的浓厚氛围。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正慢慢被挤压,媒体融合的“浪头”正劲,如何相辅相成、依存发展就成了一件要事,大事,关乎切身利益的事。

何长鹰说:“传统媒体必须转型,尤其是党报党端,要充分发挥理论宣传阵地作用,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还要不断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坚决抵制、批判错误观点,大力弘扬正能量,从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服务于绵阳建设和发展的方方面面。”

传承绵阳文化血脉

努力打造本土特色文化品牌

绵阳是李白出生地、中国科技城,历史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国防科技文化独具魅力。悠远神奇的禹羌文化、魅力独具的嫘祖文化、脍炙人口的三国文化、源远流长的文昌文化、风流典雅的李白文化、勇攀高峰的“两弹一星”文化、自强不息的三线建设文化、大爱无边的感恩文化、日新月异的工业科技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民间演艺、节庆等民俗文化,构成了绵阳得天独厚、流光溢彩的文化资源宝库。

“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壮大发展,不单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市文广新局局长胡科认为,绵阳潜力巨大的科技资源为文化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持,打造西部文化强市,就是要把各种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起来,不断挖掘、不断发展、不断传承这些带有绵阳“烙印”的文化元素,并让这些优秀文化“种子”渗入到千家万户,开花,结果。

市文联主席马培松说:“文化品牌不是吹糠见米、一蹴而就,它的形成需要时间,需要坚持。”他认为,品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独特性、地域性和共享性,绵阳在这方面是具有非常大的资源优势,比如嫘祖、大禹、李白、文昌、汉唐等文化元素,还有羌文化、白马藏族文化等,这些都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绵阳本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打造出供天下共享的特色文化品牌。

“借船出海”

形成“一核辐射、两带串联、三区联动”文化产业格局

有了品牌这艘“船”,要想建设西部文化强市,绵阳还须“借船出海”,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马理慧认为,文化产业要发展好,关键在于要充分发挥绵阳本土优势,深度挖掘资源优势,以全会精神和《绵阳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按照“依托产业基础、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差异竞争、促进集群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等多种形式,形成良性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加快发展文化新模式和新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绵阳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是市委全会提出的新要求,更是绵阳建设西部文化强市的“战前动员”。

市博览事务局副局长董奎信表示,我市文化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还需要逐步解决市场发育不够充分、产业体系不够健全、市场主体规模偏小、发展合力尚未形成等问题,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强文化企业培育引进和重点项目培养,深化文化产业支撑平台功能,完善文化产业管理及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商、旅、文、会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才能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才能逐步形成“一核辐射、两带串联、三区联动”文化产业空间格局。(文宇)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