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作为 绵阳争当区域协同发展“加速器”

www.scol.com.cn (2019-01-11 10:34:39)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尹勇  

2018年12月29日20点,绵阳至西充高速公路(简称绵西高速)正式并入四川高速公路网试通车,绵西高速全长125公里,将绵阳到南充的距离缩短至1小时车程。图为绵西高速收费站。 蒲滔 摄

绵西高速入口。 蒲滔 摄

目前,绵阳已与成都、德阳签署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涉及上百项合作项目(事项)的《行动计划》正在加速完善,预计将于2019年春节前后正式印发。同时,绵阳与阿坝、广元、遂宁等相邻市州的一体化合作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1月5日,天刚蒙蒙亮,绵阳市民李际霞赶到绵阳火车站时,发现候车厅里已有不少乘客,他们大多数都要搭乘7:03发车的C6225次成绵城际列车。作为一名幼儿教育从业者,李际霞当天要到成都参加一个9点开始的考试。这个时间节点如果在以前,她需要提前一天赶到成都,而随着成绵动车“公交化”的到来,成绵动车从过去的每天37对增加到41对,绵阳出发前往成都的最早一趟城际列车,发车时间也从过去的8点多提前到7:03,末班车则延后到22:55,大大增强了成绵两地的通勤能力,“能在8点前赶到成都,真的是免去了很多麻烦。”李际霞兴奋地说。

成绵动车“公交化”的背后,是绵阳积极落实区域协同发展的主动作为——2018年9月28日,成绵两地正式签署《关于加快推动成绵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后,绵阳马上行动起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德阳市沟通交流会商,前后磋商20余次,最终推动成德绵动车实现“公交化”运营。

2018年6月,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部署,绵阳迅速行动,主动融入,推动落实。

半年过去,绵阳已与成都、德阳签署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涉及上百项合作项目(事项)的《行动计划》正在加速完善,预计将于2019年春节前后正式印发。同时,绵阳与阿坝、广元、遂宁等相邻市州的一体化合作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目前,绵阳正以积极的态度,主动作为,积极合作,争当区域协同发展的“加速器”,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贡献力量。

□罗天锴

2018年6月,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部署

2018年9月28日,加快推动成绵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在成都举行,双方签署《关于加快推动成绵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

2018年11月26日,绵阳市人民政府与德阳市人民政府在德阳正式签署《关于加快推动绵德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内容涉及43项合作项目

2018年12月10日,京昆高速公路绵阳至成都段扩容项目、绵阳至苍溪高速公路项目、苍溪至巴中高速公路项目发布投资人招标公告

2018年12月29日20点,绵阳至西充高速公路正式并入四川高速公路网试通车,绵阳到南充的通行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左右

2019年1月5日,成都与绵阳间动车“公交化”正式来临,成绵动车从过去的37对/日,增加到41对/日,各班次发车最小间隔仅5分钟

外联内通

加快构筑区域协同发展大通道

岁末年初,绵阳交通的好消息频繁传来——

2018年12月10日,京昆高速公路绵阳至成都段扩容项目、绵阳至苍溪高速公路项目、苍溪至巴中高速公路项目发布投资人招标公告;

2018年12月29日20点,绵阳至西充高速公路正式并入四川高速公路网试通车,绵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全省第12名跃升至第5名;

2019年1月5日,成都与绵阳间动车“公交化”正式来临,各班次发车最小间隔仅5分钟……

加快区域协同发展,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必由之路。2015年,绵阳提出通过五年交通建设攻坚大会战,力争交通建设投资超过800亿元,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是重头戏。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后,绵阳从区域协同发展着眼,进一步加大了对外联通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力争高速公路在建和建成总里程突破700公里。

向南,绵阳一方面积极推动成绵动车“公交化”,同时推动G5京昆高速公路成绵段扩容,积极推进成德绵大道前期研究,以尽快缓解通行量日趋饱和的成绵高速公路交通压力。

向西,推动九绵高速加快建设,打通“大九寨环线”;向东,经苍溪到巴中的高速公路也在进行前期工作。

随着绵阳至西充高速公路试通车,区域协同发展的格局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这条起于绵阳绕城高速南环线,贯穿游仙区、三台县、盐亭县,止于南充市的“百里中轴”,不仅将推动产业版图向东南延伸,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同时也将打通与南充的协同发展之路,变交通通道为经济走廊,助推资源优势互补,实现更大范围的合作共赢。

主动合作

以优势互补夯实共赢的美好蓝图

为加强成都平原经济区内的合作,2018年下半年,绵阳先后与成都、德阳签署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在大合作框架下,绵阳又积极主动对接,推动成绵动车“公交化”等上百个合作项目方案的完善,合作项目涵盖了发展规划对接、产业布局统筹、区域合作互动、基础设施共建、公共服务共享等领域,合作项目方案中不仅明确了实施主体、工作目标等,还对工作进度、分工等做了细化,将有力推动成德绵区域协同合作。

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例,绵阳的优势在于军民融合,尤其是高端军民融合产业研发,陆续创新探索了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科研成果二次研发平台等新举措。

在产业合作中,绵阳主动“伸出双手”,提出将相关科技服务平台向其他市州开放,支持在外地建设服务分中心,以方便周边市州企业享受高水平的军民融合等科技服务。

目前,位于绵阳的四川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已整合了100余家单位,总价值超36亿元的15大类3378台(套)仪器设备。同时还在与成都市对接合作,在成都高新区筹建一个分中心,预计将于2019年春节前后正式启用。

成都市在产业化领域实力雄厚,具备丰富的产业配套、人才储备、金融服务等优势。如果能将绵阳的军民融合技术优势与成都的产业化优势相结合,就可以推动更多军工科研成果在本土实现转化转移。基于此,成绵双方提出了多个合作项目,例如将打造共通共建共享的军民融合示范平台,还将在绵阳高新区打造“飞地”合作项目,推动成都的人才、产业等优势与绵阳的技术优势实现“化学反应”。

推动落实

完善工作机制 将合作落到实处

区域协同合作中,由于行政区划等因素,双方合作“步调”难以一致。对此,绵阳从自身入手,完善相关工作机制,专门成立了全市推动区域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常务副组长。

有别于以往的城际合作协议,除项目事项和责任清单外,在新的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中,还增加了一项实施方案,而后续调整的内容也将以备忘录的形式补充进来,从而形成一个“合作协议+实施方案+项目事项+责任清单+备忘录”的完备体系,以推动合作内容有效落到实处。

更进一步,绵阳还细化了工作机制——围绕绵阳与成都、绵阳与德阳签署的上百个合作项目,绵阳精心设计了细化方案,具体落实到经办人,而工作进度则细化到天。

在执行方面,合作也“脚踏实地”,以绵阳、德阳一体化发展合作为例,双方选择在相邻的县市区探索建立“边界试验区”,鼓励涪城区-罗江区、安州区-绵竹市、三台县-中江县开展深度合作,逐步探索合作的新模式。

同时,为调动涉及部门、县市区(园区)的积极性,绵阳还将一体化协同发展推进工作纳入年度绩效目标考核体系中来。

面向未来,绵阳正在与阿坝州、遂宁市、广元市等市州联系推进区域协同合作,未来还将与泸州、宜宾等城市在产业转移、港口物流等方面实现对接合作,积极融入“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中。

推动县域协同发展

“一核两翼三区”同频共振

2018年6月,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部署。

贯彻落实省委战略部署,绵阳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同时对县域协同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在2018年7月举行的绵阳市委七届五次全会上,提出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

在新的思路下,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被视为优化绵阳产业经济地理、重塑区域经济版图的重中之重。绵阳要求充分发挥各区域特色优势,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以此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绵阳高质量发展,为绵阳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注入强劲动能。

为此,绵阳专门成立推进区域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战略研究、总体策划、政策制定、统筹协调、督促检查。2018年10月,《关于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出台,描绘了绵阳未来发展蓝图——通过做优“一核”、壮大“两翼”、统筹“三区”,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县域坚持走差异化错位发展之路,同时加强和深化县域间的发展联系、发展合作和发展融合,在各县市区“各打各的优势牌”“各上各的特色菜”的基础上,推进县域发展振兴,实现“一核两翼三区”同频共振。

例如,游仙区着眼于军民融合,打造军民融合产业园,通过专项的招商政策以及科博会等平台,目前,产业园已引进中尚能源、尚道电能等项目;安州区的定位立足于汽车产业,围绕产业链招商,目前已聚集了中国重汽等众多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十里汽车产业城雏形显现。

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绵阳市县域范围实现GDP1312.94亿元,同比增长124.1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77.8%,在推动绵阳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绵动车“公交化”

带来的“双城”生活

1月5日,天刚蒙蒙亮,绵阳火车站的候车厅里已经有不少兴奋的乘客,他们等候的是7:03发车的C6225次城际列车,8点前他们将抵达成都东站。“过去最早到成都的城际列车大概要8点发车,到成都已是9点了,再到办事的地方,往往都10点多了,不方便。”绵阳市民涂国说。

虽然成绵乐城际铁路已开通4年,让成绵间的时空距离缩短到1小时,但全省第一、第二大城市间旺盛的交通出行需求,没能得到充分满足——数据显示,绵阳火车站日均动车发送量次1.6万人,而成绵间动车旅客发送量约占三分之二。周一至周四期间,绵阳站城际动车平均上座率高达75%,高峰时段全部满载;周末、节假日期间,各班次车票均是提前售罄。为了“抢票”,在绵阳读书的成都女孩杨蕊绮经常要提前一个月或更久买票。而在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绵阳市民许梅芳,为了赶上9点的课程,只好提前一天到成都。

随着1月5日成绵动车班次从每天37对增加到41对,许梅芳们的出行难题迎刃而解。“早班车提前到7点多发车,到成都才8点,上课、办事都非常方便。”许梅芳说。密织发车班次,也降低了乘客“抢票”的难度。“有了更多选择,不用刻意迁就车次时间,这样才能让‘双城’生活变成现实。”杨蕊绮说。

据了解,1月5日至9日,成绵动车日均发送旅客14470人次,而去年同期仅为9435人次。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