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问题 绵阳将推动18个“国宝级宝贝”深度参与科技城建设

www.scol.com.cn (2019-03-12 10:33:46) 来源:川报观察
编辑:尹勇  

陈冠宇 川报观察记者 尹勇

院所强、高校软、企业弱,创新主体不多,产业化能力较弱……3月11日,在绵阳市召开的“牢记嘱托 践行使命·奋力推进中国科技城加快发展”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绵阳)科技城党工委委员、科技城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胡国洪直陈目前绵阳在加快发展科技城上面临的创新主体培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为了破解绵阳国防科研大院大所技术就近转化和产业化的难题,绵阳将采取“三个聚力”的措施,推动其深度参与科技城建设。

在发布会上,胡国洪对《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及第一个专项工程“创新主体培育工程”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直面问题,正视差距

记者注意到,本次发布会上作为主发布单位代表,胡国洪并没有回避绵阳市在创新主体方面与一、二线城市之间存在的差距。

他表示,绵阳目前的创新主体总量不多,绵阳市高新技术企业仅有272家,约为成都的1/10,还存在院所强而产业化能力较弱、高校软、企业弱等问题。例如,绵阳全市研发经费投入近2/3来自科研院所,但其设施设备大部分都是试验实验装置,产业化能力较弱,没有带动形成与之匹配的产业集群。

在高校方面,绵阳全市拥有高校14所,虽列全国地级市的第三位,但是仅西科大1家是教学科研型高校,其余全是教学型高校,科研成果产出不多,与产业联系不紧,而成都仅“211工程”高校就达4所。

在企业方面,企业的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投入仅为34.1%,规上工业企业建有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的仅占16.6%,低于全国、全省水平,而深圳90%的研发机构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投入出自企业,90%的发明专利出自企业。

正从体制机制上“联姻”18个“国家级宝贝”

在记者提问环节,绵阳市市委军民融合办公室副主任崔智勇就如何充分发挥国防院所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其深度参与科技城建设方面的具体举措做了解答。崔智勇表示:“在绵的18家国防科研院所都是国家级的,它们既是绵阳的宝贝,更是科技城建设的创新主体,多年来为绵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此,绵阳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形成了院、军、校、地统一的组织管理体系,统筹实施“军地一体化建设”等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五大行动”;建立了市领导联系院所高校的工作运行机制,组建了18个工作专班,滚动更新、落实科研院所可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民口企业参与军工建设配套项目等“四张清单”。目前已收集汇总了301个项目,其中可转移转化科技成果项目107个,促进民口企业参与国防建设配套项目46个。

抓好“三个聚力”推动院所深度参与科技城建设

崔智勇表示,为进一步充分发挥在绵国防科研院所的能量,培育创新主体,绵阳接下来将抓好“三个聚力”。

首要的是聚力服务保障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全力支持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军民融合工程等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其次是聚力国防军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和转移转化平台建设,力争每年促成30项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再次是聚力军工科研生产协作配套,积极培育、集聚军工协作配套单位和龙头企业,促进民口优势资源支撑国防科研院所发展,壮大民参军企业群体,力争在绵军工单位本地配套率达到30%。

记者还从发布会获悉,为推进科技城加快发展,绵阳市“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将重点抓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高校创新能力、促进国防科研院所加快发展”3个方面、共23项具体工作。坚持贯彻“壮大创新主体规模,优化创新主体结构,提升创新主体能力”的总体要求,把绵阳科技城打造成全国一流、具有强大而持续创新能力的区域创新主体集聚地。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