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打通资源整合“任督二脉”探索“强基层”新路子

2020-11-25 16:55:03来源:四川在线-绵阳频道编辑:尹勇

四川在线消息(张兵 绵阳频道 祖明远)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是省委作出的打基础、利长远、系全局的重大改革部署,如何巩固改革成果、如何在改革中办好医疗卫生这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也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绵阳市充分用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的改革红利,以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核心,在资源优化配置上下足功夫,做深做实改革“后半篇”文章,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在“合”字上做文章

在本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中,安州区原沸水镇并入雎水镇,雎水镇就有两家卫生院——沸水镇卫生院和雎水镇卫生院,下一步如何发展?简单做“减法”,将其中一家卫生院一撤了之,医务人员就业安置、群众看病就医不方便怎么解决,还会造成房屋、设备等资源浪费;简单做“加法”,让两家卫生院维持现状,依然“各吹各号、各唱各调”,显然与改革初衷不符,也不利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安州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分析说。就是在这样一种“两难”抉择情况下,安州区率先在雎水镇探索推行“乡镇卫生院+养老院+社区”模式,成立全市首家乡镇医养机构——安州区金色年华医养结合中心,利用沸水镇卫生院原业务用房进行适老化改造,完善基础生活设施配套,优化无障碍生活环境,内设用餐室、老年护理部、康复活动室和老年娱乐活动场所,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6人,组建专业护理团队,开展医、养、护一体化服务,通过整合盘活乡镇卫生院、养老机构资源,既避免了卫生资源闲置浪费,又实现“医疗”与“养老”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基层卫生资源整合的新路子。“目前,中心有25名老人入住,主要包括自理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等,基本解决了这部分老人在家护理难度大、医疗救治不及时、家属长期照料负担重等难题。”该中心负责人肖勇介绍说。

除了让闲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绵阳市还积极通过改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公共服务档次。江油市原义新镇合并到新安镇后,新安镇65岁以上老年人增至3386人,占全镇人口的10.7%。对此,当地将敬老院和卫生院资源整合,大力推行“两院一体”医养结合试点。最近,义新卫生院住院部闲置病房改造装修工程已经收尾,还与上级医院建立老年病、慢性病技术指导、人员培训机制,形成同时供30人就医和100人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中心。这里既能治病,又能养老,“医不能养,养不能医”的现实难题正在逐步得到破解。

“不仅仅是对被撤并乡镇的卫生院换块牌子,更重要的是重新校准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和角色使命,错位发展、互为补充、供需对接,真正融入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新发展格局”。绵阳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市级层面出台了《关于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适应老龄化趋势,探索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整合、服务衔接,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康复医疗、老年护理和安宁疗护等接续性医疗服务。

增强服务能力,突出在“调”字上发力

强基层,怎么强?强基层的重点在哪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否要“跟风”综合医院发展模式,一味追求“大而全”?这是长期以来困扰基层卫生工作的问题。调研发现,两项改革后,伴随着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如何就近就便解决看病难题,老百姓非常关心,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十分关注。

“两项改革前,绵阳市有乡镇卫生院273家,村卫生室3285个,两项改革后,全市有乡镇(街道)166个,村(社区)2069个......近日,在绵阳市卫健委获悉,全市已遴选一批覆盖人口多、服务半径大、基础条件好的中心镇、重点镇卫生院,规划建设28个县域医疗次中心,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改革前,由于设施设备、特效药品和专业人员不足,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不信任,不愿就近就医,面临‘小病医不到、大病医不了、急病跟着跑’的尴尬。”绵阳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针对性解决这些难题,绵阳市率先提出建强县域医疗次中心,根据山区、丘区、平原地区特点及人口分布,在各县市区规划布局2-5个县域医疗次中心,3-5年内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小、散、弱”的问题。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前,游仙区乡镇卫生院“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密、水平低”,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服务能力薄弱、人才流失严重、相互竞争、运转困难等问题,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提升。改革后,游仙区将原来22家乡镇卫生院整合组建成8个镇域医疗卫生中心,以建制镇人民政府驻地场镇卫生院为总院,其余设为分院,实现人、财、物、技术、信息、管理一体化,有效延伸基层医疗服务触角,不留“死角”和“盲区”。同时,还实行基本公共卫生科科长兼任总院副院长,做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镇域内“一支队伍”“一个标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让基层因改革而导致群众健康服务“打折扣”。“留住患者的前提是留住好医生,而留住好医生必须要有激励机制”。游仙区还根据距离城区远近按照城郊、近郊、中郊和远郊乡镇的梯度建立基层医务人员生活补助机制,激励引导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基层,打破“缺医生—没病人—留不住医生—留不住病人”的怪圈,努力实现“卫生健康事业得发展、医务人员受鼓舞、广大群众得实惠”的改革目标。

三台县重点布局芦溪、西平、塔山、观桥4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引领县域东、西、南、北四路,做大做强11个中心卫生院,示范带动片区医疗发展,整体提升17个一般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形成“多路示范、优势互补、同频共振”态势。

平武县以国家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试点为契机,探索建立“集团+专科联盟”的医共体模式,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传染病医院和全县乡镇卫生院为成员单位,成立县医院集团,促进县乡医疗机构真正实现“进一家门、成一家人、干一家事”。立足规范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组建“危急重创联盟”“中医联盟”“妇女儿童专科联盟”“公共卫生联盟”,重点建设水晶、江油关、平通、豆叩四个片区医疗中心,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基础,推动“县级医院强”到“县域医疗强”。

以科技赋能为支撑,为基层医疗插上信息化“翅膀”

就近看病的问题有了解决的办法,如何还能看得好病?农村老百姓获取好的医疗资源的成本远比城市更加昂贵,造成了讳疾忌医,看病意愿不高的现象,由此小病拖成大病,最终大病致贫。针对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比较薄弱、老百姓在家门口看不好病等问题,绵阳市推进人工智能助力基层医疗发展试点,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助推基层医疗改革、助推基层医务人员能力提升、助推健康扶贫。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与基层医疗的深度融合,破解基层医务人员不足、诊疗水平不高不均衡等瓶颈问题。

数据能为解决基层“看病难”做些什么?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只增不减,医疗资源又存在明显城乡差异,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经验。如何实现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今年以来,绵阳市争取850余万元项目经费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采购配备1252台健康一体机(包括心电、血压、血糖、尿常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等8类监测设备),注重更有效的“防”,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促进医防结合。同时,对接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引入AI医生助手,具备检查结果采集、健康档案录入、电子处方推荐、AI医生辅助诊疗等功能,基于三甲医院医生大量病历、治疗方案的数据分析,总结出一般性经验模型,即便经验不足的年轻医生,也能借助辅助系统给出合适的诊疗方案,弥补基层医生经验和能力不足的问题,常见病、多发病在乡镇卫生院就能得到有效诊治,打通了基层医疗的“任督二脉”,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目前,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家庭医生临床服务能力建设)国家试点项目已正式在绵阳落地,到2021年将建成覆盖全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辅助诊疗系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撑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医学人工智能基层辅助应用支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充分释放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红利。

    编辑推荐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