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郭超英
9月22日,绵阳市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安州区系列主题活动在安州区花城果乡举行。农特产品展销、乡村美食集市、“和美乡村健康跑”等活动同步开展,将“好吃+文艺+运动”的丰收氛围推向高潮。活动现场不仅举行了项目推介与签约仪式,还为10个“安州区十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名“安州区卓越‘新农人’”颁奖。
和美乡村健康跑(郭超英摄)
签约(郭超英摄)
安州区金华家庭农场负责人金华刚接过奖项,便忙着回复手机里的未接来电与消息。“从陕西眉县回来就没闲过,这趟真是‘丰收’了!”他介绍,本月20日参加第三届中国猕猴桃博览会后,已与陕西眉县齐峰果业、金桥果业敲定2026年销售协议,保守预计供货上百吨,“明年的销路彻底不愁了。”
颁奖(郭超英摄)
金华的“丰收喜报”,是安州区农业发展的缩影。据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1年累计投入14.84亿元,在7个乡镇建成的49个高标准农田项目,总面积达38.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3.7%;建成省、市重点现代农业园区5个,2024年粮食总产量突破27万吨,实现“十六连增”。
这份丰收底气更源于绵阳全市的农业布局。活动现场,一排排绵阳市农业丰收展板吸引了众多前来参加活动的人驻足观看,展板上丰收的喜悦图景和详实的数据,展示出绵阳农业的亮眼成绩。目前,绵阳已在全域量质并重建好高标准农田,同步补齐农机、提灌站等短板——全市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9.75%,农村机电提灌站累计建成7285座。
部分绵阳造农特产品(郭超英摄)
值得关注的是,绵阳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方面成效显著。如,在加快种业强市建设中,将现代种业纳入全市建圈强链“587”产业体系。其中,存栏种猪超3万头,居全省、地级市全国双第一,种猪年供应能力超30万头全省第一;杂交油菜、水稻制种面积分列全国第四、五位。随着建圈强链深入推进,绵阳更是全面承接省“1+1+8”千亿产业培育方案,构建粮油、畜禽、水产、经作和现代种业“4+1”农业产业体系。
活动现场(朱博文摄)
“今年绵阳丰收在望。”绵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全市粮食播面465.85万亩,较上年增加8.35万亩,大春粮食总产量预计达193.96万吨,较上年增产5.01万吨;生猪出栏将突破362万头,较上年增加3.1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