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任紫鑫
AI技术如何赋能社会公益,彰显科技温度?这场活动,绵阳给出了答案。
9月25日,以“投资绵阳·AI向新”为主题的绵阳科技城新区(以下简称“新区”)人工智能专场活动举行。来自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企业负责人、高校院所学术专家、投资机构代表等百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共话人工智能前沿趋势。
活动现场。绵阳科技城新区供图
会上,由省残联、五八机器人、触乾科技三方联合共建的四川省智能导盲机器人联合研发实验室正式揭牌,实验室将聚焦智能导盲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视障人士提供更精准的导航服务。
“从电子导盲犬到脑机接口,科技正在重新定义残疾人的生活边界。”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四川省盲协主席吴军期待更多企业加入,让AI为特殊群体带来新的希望。
会上,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九洲空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带来新品发布。其中,长虹带来的“四川省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是西部首个省级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项目通过虚拟仿真与真实场景结合,打通机器人进入真实场景前的最后一公里。
“当前具身智能领域面临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多模态采集门槛高、场景泛化能力不足等核心痛点。”长虹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建设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相当于给机器人打造了一所“学校”,通过模拟构建丰富的物理环境、实现深度交互与海量数据采集,加速机器人自我学习、算法迭代与能力升级,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助推机器人在多领域深度应用。
会上还发布一批需求清单。四川天链机器人聚焦人形机器人协调运动控制系统技术攻关,力求突破动平衡、泛化场景感知等商业化瓶颈,加速推进具身智能机器人落地应用;新区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一口气发布四大研发方向,包含基于亚毫米级空间实时识别感知的多系统智能协同柔性控制技术、全地形AGV底盘、非金属高强度材料、全固态电池等,涵盖机器人产业多个关键环节。这些需求既反映了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也为政府、科研机构提供了精准的施策和研发方向。
先后获批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国家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建成全省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全省首个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拥有AI智能制造产业园、未来产业园等高端载体超200万平方米……“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技术突破到场景落地,新区正以AI为引擎,驱动产业升级与城市变革。”新区党工委委员杨静霞表示,未来,新区将以AI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全面赋能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社会治理等多场景创新发展,打造全国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