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链”突破 前三季度绵阳签约产业项目投资额超800亿元

2025-10-17 10:43:16来源:川观新闻编辑:王国平

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任紫鑫

10月16日,川观新闻记者从绵阳市经合局了解到,2025年前三季度绵阳市招商引资新签约5亿元及以上项目87个,金额873.33亿元。

项目签约现场。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围绕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工作,不断拓展集群招引,成为绵阳产业项目签约的重头戏。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绵阳共签约5亿元及以上重点产业链项目数68个,金额678.63亿元,占比达78.16%。

聚焦重点产业精准突破

数据背后,是绵阳主动作为,下好招商引资方面的“先手棋”。早在2024年9月,绵阳在全省率先发布《招商引资正面清单》,明确树立现代招商理念、完善招商工作机制等12条具体举措,在拼政策、拼补贴“退潮”的背景下,通过引导全市招商引资战线主动识变求变,创新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有序开展。

今年6月,绵阳召开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推进大会,在省上为绵阳定位的5条主要承载地产业链、8条协同发展地产业链基础上,筛选确定了7条特色产业新赛道,形成绵阳市重点产业建圈强链“587”产业体系。

在此基础上,绵阳进一步精准定位,围绕“587”产业体系聚焦项目招引,编制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协同招商“两套方案”,分链制定精准招商“四张清单”,绵阳市经合局分类组建“1+5”产业科室对口负责“587”产业链招商,联合区县、协同部门、携手链主,统筹组建7个建圈强链协同招商突击队,同步建立首批77名的招商引资咨询评估专家库。

创新项目落地不断提速

建圈强链产业生态的完善,也进一步助推了新项目的落地。

近日,全球首款量产消费级全尺寸通用移动仿人机器人企业——上海优理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绵阳科技城新区正式建成投产。

优理奇公司的人形机器人。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优理奇核心产品轮式双臂机器人Wanda,在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大会上以满分技术分和最短任务时间包揽服务类项目2金1银,目前,Wanda已实现规模化量产,订单总额突破亿元、

而该项目从初次对接到落地仅用40天,从签约到投产仅历时三个月。在优越的企业服务能力外,该公司负责人坦言,选择绵阳还离不开完备的产业配套能力。“绵阳不仅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和80%的本地化配套能力,更有让我们年轻人敢闯敢试的包容环境。”该公司创始人杨丰瑜说,长虹、九洲、富临精工等本地企业都能提供配套部件,为机器人制造提供了有力支撑。

特别是针对创新产业发展规律,绵阳以“大平台”聚资源,同时以“小专场”促对接,聚焦特色产业新赛道,联合举办机器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三招三引”对接活动11场,促成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与经开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受此推动,创新产业生态也在不断壮大——星箭长空智能制造基地、白鲸航线大型货运无人机产业化基地等近百个“587”重点产业建圈强链项目相继签约。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面向未来,近日绵阳再出台两条新政策,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体系。9月,绵阳出台《关于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一盘棋”、专业化、营商环境等领域,全面系统地对招商引资工作做出部署,进一步叫响擦亮投资绵阳品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投资推广新格局。

近年来,“绵阳造”机电产品出口量不断攀升,绵阳项目招引“出海”也不断提速,2025年年初,由绵阳市经济合作局等部门组成的市级层面首个海外招商团组前往德国、法国开展系列招商引资活动,与当地企业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多个领域达成合作意向。目前已先后赴德国、俄罗斯等地开展“绵动全球”出海招商活动3次,邀请法国、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地区)知名商协会、企业走进绵阳开展投资推介,链接外商资源200余家。

对外推介活动现场。

在此基础上,2025年10月,绵阳正式出台《稳外资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加大投资促进工作,通过创新“出海招商”模式、拓展外企企业融资渠道、完善外资及人才服务保障等,进一步提升投资绵阳的海外美誉度。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