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川观新闻绵阳观察 付乔崧
11月26日,以“绵州汇智·科创赋能”为主题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对接交流会在绵阳举行。活动吸引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绵阳各县市区园区部门、产业链重点企业、投融资机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高校及科研平台代表等百余人参与,为院地协同、产研融合搭建起高能级对接平台。

此次交流会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与绵阳科技城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绵阳科技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中科创新育成中心、绵阳天府科技云服务中心共同实施。
多年来,中国科学院与绵阳共建10余个协同创新平台,推动230余项尖端技术落地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此次活动通过搭建“中科资源落地绵阳,绵阳产业链接中科”的高能级对接机制,有效促进了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了技术、产业与人才的双向赋能。
会上,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紧密围绕绵阳“587⁺”产业体系需求,集中发布了103项创新性强、产业化前景明确的科技成果,涵盖电子信息类53项、数字经济类37项、先进制造与装备类3项,为绵阳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成果路演环节,来自中国科学院五位专家分别就光子晶体与液晶材料,焦自动推理、空间智能与行业大模型、低维能源与功能膜材料、激光辅助合成纳米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等技术领域进行主题演讲,展示前沿领域创新与实践。
此外,为实现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的高效匹配,活动还设置了专场对接洽谈。中国科学院专家与现场多家重点企业代表围绕技术路径、应用场景与产业化潜力展开多轮务实交流,推动多项合作意向初步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