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李睿)近日,记者从梓潼县公安局获悉,梓潼县潼江派出所立足辖区立足辖区特点,弘扬“两弹精神”、打造“红色警务”、传承“枫桥经验”。梓潼县公安局潼江派出所地处梓潼县长卿镇,距离梓潼县城5公里,毗邻“两弹城”。基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潼江派出所积极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探索打造“红色警务”,以设立警企支部联盟、治安纠纷“公调对接”机制、人性执法等多项举措,积极推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工作。
服务不缺位
打造“红色警务”创建警企支部联盟
据了解,潼江派出所位于城郊结合部,管辖两镇一区,辖区面积147平方公里,辖区实有人口40000余人,规模以上企业80余家。“两弹城”红色旅游景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梓潼校区坐落于此。立足辖区企业、重点工程项目众多,各企业在经济转型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潼江派出所大胆开拓创新,成立了以潼江派出所党支部为发起点,辖区社区党支部、企业党支部、重点工程党支部共同参与的支部联盟,共同打造“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枫桥式平安社区。
6月1日,警企支部联盟主题党日活动在潼江派出所举行,辖区内28个企业党支部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中,潼江派出所与企业共同研讨警企支部联盟双向工作,通过建立QQ、微信群聚集警企共建平安力量,从而提升警务工作效率,提高服务企业质量。此次活动还组织了警企支部联盟成员一同前往“两弹城”红色教育基地及“两弹元勋”邓稼先故居,共同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身为梓潼警企人,传承两弹红精神”,警企支部联盟作为共同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的先锋力量,身体力行,传承“两弹精神”,警民携手服务社会。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质是为了群众,服务群众。”据梓潼县潼江派出所所长曹仕敏介绍,潼江派出所根据自身辖区企业众多的特点,组建红色支部联盟,以“管理”变“服务”,实现信息共享。今年以来,开展上门服务70余次,为企业员工办理证件80余个,调解矛盾纠纷30余件。
矛盾不上交
探索“公调对接”新模式
目前,派出所共有警力28人,其中民警13人,辅警15人。面对社会矛盾纠纷,潼江派出所积极探索公调对接工作程序和运行机制,制定了人民调解与公安行政调解的具体方案,对反映到派出所、适于通过人民调解解决的纠纷,由派出所审查后移送至驻所调解室调解,既缓解了公安机关的压力,又提高了调解的效率。梓潼县潼江派出所自2017年开展“公调对接”工作以来,80%以上的治安纠纷化解在“第一道防线”。
为确保公调对接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潼江派出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并提供有力保障。每季度对辖区内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为辖区内党委、政府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依据。每月召开一次驻所人民调解室工作例会,通过加强各人民调解室之间的衔接和交流,明确案件管辖的沟通和交接,对跨地区的纠纷案件要求相关人民调解室共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通过规范工作载体,推动公调对接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力量向基层下移、服务与基层衔接,充分调动社会管理网格信息员,法律服务人员和社会志愿者等多种力量,关口前移,变“被动受案”为“主动出警”,及时掌握治安隐患,强化舆情预警反馈,坚持就地解决,将各类矛盾纠纷和治安案件化解在萌芽状态。
温情不打烊
刚柔并济人性执法
梓潼县潼江派出所在“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中,社区民警以“百万警进千万家”“六进六边”活动和“一标三实”等基础工作为载体,切实发挥“枫桥经验”在服务群众、解决群众难题的示范性作用。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梓潼县潼江派出所结合“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工作,将“枫桥经验”与案件办理有机统一,执法中刚柔并济,既彰显法律威严,又体现人文关怀。
2020年5月1日,梓潼县观义镇大垭村的郭某因涉嫌妨害公务罪被公安机关强制传唤。在调查过程中,潼江派出所民警注意到犯罪嫌疑人郭某在表达、行为等方面与常人有异,且没有户籍信息,随即按照办案程序开展调查。5月3日,民警将案件证据和郭某可能患有精神疾病的相关线索搜集完毕后,依法为郭某办理了取保候审。5月13日,经医院鉴定,郭某确患精神疾病。随后,潼江派出所经多方调查核实,及时为郭某解决了户籍问题,并协同当地政府部门,将郭某送医治疗,同时为其解决生活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