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任紫鑫
5月20日,绵阳市三台县建平镇李家湾油菜单产提升千亩高产示范片传来喜讯:经专家组实地测产,该示范片核心区平均亩产达272.2公斤,较当地常规种植增产超30%,创下绵阳市油菜亩产新纪录。
专家组田间观摩。三台融媒 吴桐 摄
当天,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全国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农科院等单位专家组成的验收组,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全国油料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进行全流程测产。经对代表性田块实收称重、水分折算后,核心示范区最高亩产达到284.8公斤,平均亩产达272.2公斤,较三台县油菜近三年平均亩产提高30%。测算显示,该模式每亩可节约人工成本150元左右。
收割机作业。三台融媒 吴桐 摄
测产专家组专家宣布测产结果后,种植户王邦福将测产数据紧紧握在手中,分外欣喜:“我种了几十年油菜,第一次收获这么高的产量。”
此次验收的示范片面积2000亩,前茬为水稻,采用绵阳市农科院自主选育的油菜新品种“绵油51”,并配合“迟播双密双高”栽培技术。项目组通过油菜联合精量播种机实现晚播条件下的精准密植,配套无人机高效施肥与植保作业,结合化学调控降低机收损失率,形成了一套适应稻油轮作区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专家组组长——农业部油料专家指导组成员、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周广生表示,在油菜栽培过程中,除了挑选出扎根力强、抗倒性强、生育期适中的油菜品种,栽培技术也很关键。“这套技术既解决了水稻收获后油菜播期推迟的产量瓶颈,又通过农机农艺融合显著降低了人工成本,单产提升与效益增长同步实现。”
据了解,绵阳市农科院长期在三台县开展油菜高产示范,至此,“绵油51”高产示范片已经连续2年突破绵阳油菜高产记录。
作为全国油菜主产区之一,绵阳市近年来聚焦“天府菜油”品牌建设,通过品种创新与技术集成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油料研究所负责人介绍,“绵油51”具有高产高油、抗倒伏、宜机收等突出特性,配合此次验证的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可使油菜种植效益提升20%以上。目前该模式已接连在川北地区开展示范推广,未来三年计划在长江流域稻油轮作区大面积辐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