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北川以“文明范儿”点亮城市之光

2025-05-26 11:23:22来源:川观新闻编辑:王国平

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付江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北川羌族自治县被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与此同时,北川税务局、北川通泉镇双紫村也分别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

一城文明风,满城皆新景。初夏,走在北川街头,放眼望去:街道干净整洁,交通井然有序,随处可见的“口袋公园”里,欢声笑语不断,那些洋溢在人们脸上的笑容,透露出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幸福美好。

绿树成荫的北川街头。

见微知暖

享受“小而美”中的“微幸福”

“现在我们小区的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整个小区变得简洁又美观。”尔玛社区居民李女士坐在新增设的凉亭里边休息边对记者说。跟着李女士的脚步走进尔玛社区,可以看到统一规划的共享晾晒区域、非机动车停车棚、电动车集中充电桩……

这一系列的微改造,不仅让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更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便利与安心。

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北川先后改造了171个老旧小区、4个老旧市场,“口袋公园”“美丽街角”等城市公园体系建设不断落地,30余处闲置空地用房也被逐步改造提升为一处处街角风景。

群众正在广场上晨练。

与此同时,设立的多个“潮汐式”便民市场,有效规范了沿街经营秩序;非工作时间和节假日免费停车,惠及了普通群众,更规范了交通秩序。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服务,却是北川下足“绣花”功夫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的生动体现。

文脉润城

擦亮人文厚重的文明底色

在北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孝老爱亲家风文明”非遗项目亲子体验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孩子们通过活动,在充分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北川用禹羌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以“文化+文明”的双轮驱动策略,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明水平。

每年羌年期间,羌族同胞与各地游客齐聚一堂,唱起羌歌,跳起沙朗。此外,北川还常态化开展瓦尔俄足乡村文化旅游节、送文化到基层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让群众生活更加绚烂多姿。

据了解,北川共获评4名“中国好人”、4名“四川省道德模范”、18名“四川好人”。通过一场场接地气、有温度的文明实践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与行动自觉,文明在北川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真正做到了浸润百姓心田,成为城市发展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全民参与

文明接力共创城市新风尚

一人文明是盆景,众人文明才是风景。永昌镇200余名“楼栋长”充分发挥基层触角作用,带头清扫楼道、铲除小广告、清理堆积杂物,以细致入微的付出为居民打造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不仅在城区,北川文明之风劲吹乡村,让乡村焕发出全新的文明气象。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结对有关部门深入到各个乡镇,不定期举行的“文明实践赶大集”系列活动,为群众带去惠民政策宣讲、爱心义剪等服务,不断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志愿者在社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新入选的全国文明村双紫村,采取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从解决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入手,开展垃圾分类、院落清理等,不断改善居住环境。

锚定目标

精心勾勒城市发展新图景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文明有序的环境,是城市竞争的关键性“软实力”,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为了满足游客在食、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需求,北川通过增设公厕、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劝导与旅游服务等精细化服务,推动“流量”变为“留量”。

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北川累计接待游客近62.4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64.83%;旅游收入2.3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0.2%。

美丽的环境让游客“心向往之”,便企利民的各项措施则吸引了不少企业到北川“安家落户”。

北川新县城。

“为了吸引更多客商入驻我们产业园,北川新开通了新能源公交车线路,这不仅破解了园区通勤难题,更是有效促进了商业互通。”宏吉永盛特色食品医药产业园区负责人邓成明表示,自公交专线开通后,前来考察的意向客商明显增多,已有3家食品企业递交入驻申请。

如今的北川,不仅是一座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的城市,更是一座充满活力、富有文化底蕴的“文明之城”,北川用“文明范儿”诠释了高质量发展新内涵。

(图片均由北川县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