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浩 杨国华 绵阳观察 付江
10月10日清晨,天刚微亮,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玉皇山村蔬菜种植大户杨正午便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穿梭在自家田地里,查看着蔬菜幼苗长势,这一批蔬菜早已有了“买家”。
北川高山蔬菜
“不久前我们村以‘保险+公司+农户’的方式流转了200亩土地投‘兴村惠农保’,同时还与两家公司签订了高山蔬菜订单农业合作协议。”杨正午笑着说,这里已经开始了“定制化”生产,并且借助专业化蔬果集散销售渠道扩大销路。目前,首批高山红皮萝卜已完成播种,预计每亩增收2000元左右。
杨正午所提到的“兴村惠农保”是北川羌族自治县最近探索推出的创新型保险服务,旨在助推高山蔬菜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首批已有6家农业专合社、家庭农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承保公司签订了保单及投保意向书,累计投保及意向投保面积超1000亩。
金融改革,让小微农户更有保障
“之前我总担心雨雪天气会造成减产或市场行情不好亏本,现在有了‘兴村惠农保’,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北川省级家庭农场瑞玥祥负责人唐克军刚为220亩蔬菜投保,开出了绵阳市第一张产量和价格“双保”的蔬菜保单,如今有了“双重保障”,这让他对发展蔬菜种植充满了信心。
近年来,北川高山蔬菜种植产业蓬勃发展,根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北川蔬菜种植面积达5.6万余亩,预计2025年蔬菜总产量将突破9.2万吨。
北川高山蔬菜
“尽管北川高山蔬菜种植产业蓬勃发展,种植成本保险基本完成覆盖,但价格保险的建立还有待完善。”据国寿财险北川支公司经理王一雷介绍,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北川针对四季豆、茄子、线椒、小米椒、莴笋、萝卜等蔬菜品种推出兴村惠农保,在赔付因灾因病减产的基础上,增加市场价格风险保障。
这种创新型保险服务既防范自然灾害等导致的物理性损失,又对销售价格予以承保,产品上市价格低于投保约定价格的将由保险公司全额“兜底补差”。
同时,针对以往高山村土地分散不连片,保险公司承保验标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兴村惠农保创新推出“集体投保”模式,对投保面积不足100亩的种植户,可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投保,切实降低了小微农户投保门槛。
兴村惠农,让群众增收更可持续
兴村惠农保既是一张保单,又能变成一张订单。
小坝镇甘渔村就是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纽带,签下兴村惠农保,将28户农户200余亩分散的撂荒地集中发展蔬菜种植,进行统一投保、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让分散的农户拧成了“一股绳”。
“它打消了农户的后顾之忧,为订单农业的推广提供了有力保障。”绵阳北川石椅羌寨乡村振兴先行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金平表示,目前,该公司已在北川通泉镇、小坝镇等地与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建立了300余亩“订单式”农业生产基地,收获茄子、四季豆等蔬菜30余吨,销往成都、重庆等地,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5万元以上。
“我们深化‘兴村惠农保+订单农业’发展模式,不仅是带动大多数农户增收,更是为了让收入低于“平均数”的极少数拓宽增收渠道。”通泉镇党委书记唐祖华介绍道,该镇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双紫村部分老弱病残等重点群体的闲置土地流转20余亩,与先行区生态农业公司合作发展高端化、绿色化“订单农业”,由公司全程指导耕种和田间管理,质量达标就可以直供大型商超,让好物卖出好价。
据了解,兴村惠农保将试行2年,今年计划承保3000余亩。全面推广后,预计承保面积可达2万余亩,覆盖北川200余个村集体经济组织、1万余农户,提供特色农业风险保障约3亿元,在降低种植风险、织密农村社会保障网的同时,为北川特色农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让乡村振兴的“集体引擎”越转越强劲。
(图片均由北川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