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畅 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川观新闻绵阳观察 郭超英
夜幕初垂,绵阳市游仙区东原夜市烟火升腾。7月24日晚,一声急促的呼救划破喧嚣——有人落水!厨师邵兵建毫不犹豫跃入湍急的开元水渠,与闻声赶来的市民合力将落水者托举上岸。两个月后,欧家坝居民金恩遇见迷路老人,主动驱车护送其回家。这段暖心视频被传到网上,收获一片点赞。
这些看似偶然的善举,实则是游仙区平安建设中随处可见的风景。作为人口密集、科研机构云集的主城区,游仙面临着复杂的社会治理挑战。近年来,该区探索出一条关键路径——将平安建设的根基深扎于群众之中。

多部门联合巡防
“单靠专业力量远远不够,必须让每个人都成为平安的守护者。”11月17日,游仙区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体系建设和奖励机制双管齐下,游仙区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得到进一步延伸。
该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游仙区已组建574支共3413人的巡防队伍,涵盖信息员、网格员等8支核心力量,构建起“1+8+N”的群防群治网络。上万名普通群众参与其中,形成了政法主导、公安主抓、部门协同、属地负责、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治理新格局。
在这张覆盖大街小巷的平安网络中,新兴职业成为独特力量。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化身“流动哨兵”,在日常奔波中延伸着守护的触角。今年3月,一位网约车司机接到“只送货不送人”的异常订单,敏锐发现收货人形迹可疑。凭借接受过的反诈培训,他立即报警,最终在奶粉罐中查获涉诈资金4.97万元,为受害人挽回了损失。

多部门联合巡防
既要广纳力量,更要精准发力。游仙区还在各社区建立起“发现-上报-处置-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组建常态化巡防队伍,打造“15分钟巡防圈”,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快处置。
此外,游仙区兑现真金白银的激励则进一步点燃了群众参与热情。根据《平安游仙建设有奖举报实施细则》,举报有效线索可获得50至10000元不等的奖励。各社区、街道纷纷响应并“加码”——小枧镇居民刘女士因举报“小黄卡”线索获奖1000元;经济实验区对举报电瓶车上楼行为给予每条50元奖励……今年以来,游仙区级层面已兑付奖励资金5000元,推动平安建设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出击”转变。

多部门联合巡防
在“人防”基础上,“技防”同步升级。天网、雪亮工程与智慧城市系统交织成密不透风的视频监控网络,如同无数双“天眼”默默守护。
系列措施并举,游仙区“创安”成效日渐凸显。据统计,今年1-9月,游仙全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5.24%,行政警情下降17.56%。尤为突出的是主城区富乐街道,总警情降幅达53.42%。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