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五位一体”+“加减乘除” 绵阳科技城新区创新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

2023-07-15 12:05:18来源:四川在线绵阳频道编辑:刘宏顺

招聘会现场 郭超英 摄

四川在线消息(查霞霞 记者 祖明远 绵阳频道 郭超英)

“请下周一上午10点来办公室面试!”7月14日,绵阳科技城新区(以下简称新区)“就在新区创未来 就业服务零距离”专场对接活动还未结束,毕业于四川轻工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学生吴嘉懿就收到了新区企业——绵阳流能粉体设备有限公司的正式面试通知。

与吴嘉懿一样,现场还有另外20多名未就业大学生递交的意向性简历得到新区11家企业认可。

为什么一场普通的招聘会会如此高效精准?

“采用‘一对一’的精准对接服务模式。”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副主任邱明霞告诉记者,新区邀请职业指导专家进校园提供“一对一”个性化职业指导服务。目前,已为西财天府学院3000余名高校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政策宣讲,每年为1500余名大学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200余万元,开展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1000余人次。

登记求职信息 郭超英 摄

在本次招聘会召开之前,新区就对辖区企业和今年回来的80多名未就业大学生专业特点和特长进行双向摸排,筛选出30名符合20家企业用工需求的85个职、岗位。

现场交流 郭超英 摄

传统的应聘方式大多是求职者单向向企业投简历,为提高就业机会,求职者往往会眉毛、胡子“一把抓”——到处投简历,既浪费自己时间也给企业增加负担。

为此,新区首创“企业展示+岗位介绍+现场答疑+简历投递+政策宣讲”五位一体招聘直通院系模式,让企业和学生“面对面”沟通、“零距离”交流,进一步解决企业用工需求与院校专业对口,企业职、岗位与学生兴趣特长相结合之间的“供”“需”矛盾。

效果显而易见,在之前新区举办的20余场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中,他们发布岗位信息1.2万个,达成意向性就业协议1100人次,成功推荐500余名高校学生到新区流能粉体、长虹新网络、九州电子等重点企业就业。

为进一步扩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扶持创新创业,鼓励创业带就业,疏通堵点难点,新区还运用“加减乘除”法助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参观 郭超英 摄

“加法”是指新区建立全员联系企业制度。截至目前,已全面走访摸排重点企业600余家,梳理用工需求1300余个,开发助理岗位20个,就业见习岗位220个。先后与武汉大学、成都大学等5所高校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促成九洲光电、长虹新网络科技等7家企业与高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建成就业实习基地和后备人才基地。

“减法”是指政策扶持“减负担”。新区进一步优化“人才新政十条”,制定《校企人才联合培养实施细则》,鼓励校企建立“订单式”“冠名式”“现代学徒制”等定向人才培养项目。同时,设立1亿元的发展专项资金、最高49万元的安居补助、最高5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最高100万元的定向人才培养项目补贴。截至目前,已为75名高校毕业生兑现奖补资金152.8万元,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企事业单位兑现各类补贴1800余万元。

“乘法”是指扩容提质促就业。新区公众号开设就业创业专版,将各项就业创业政策植入园区动态,扩大政策宣传力度。每月开展“就业政策你问我答”活动,录制政策宣讲视频20余期,发放大学生就业创业宣传资料4000余份。设立7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基金,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科创贷共94笔,涉及金额约1.1亿元。

“除法”是指畅通绿道保就业。新区实现就业指导服务站全覆盖,为高校毕业生开辟就业失业登记绿色通道,免费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打通就业创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并针对未就业毕业生做实“一人一档”服务台账,制定“一人一策”帮扶计划,根据需求进行岗位匹配,匹配成功率达90%以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