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羊皮鼓鼓声震天 羌历年北川年味十足

http://www.scol.com.cn  (2016-10-31 15:17:27)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尹勇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吴楚瞳 摄影 向宇)10月31日,农历十月初一,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县城阳光普照,气温一夜之间就升高了好几度。这一天,是属于羌族人自己的节日-羌历年,新县城一大早就到处挤满了人,新年庆典、民俗文化巡游展演,浓浓的年味,弥漫在新县城的每一个角落,县城永昌镇之外22个乡镇闻讯而来的老百姓,将整个县城挤得只能用“水泄不通”来形容。

  在欣赏北川人过羌历年的精彩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羌历年是什么?

  羌历年,羌语称“日麦节”、“日美吉”,意为“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等,是羌族一年中庆丰收、送祝 福、祈平安的最为隆重的节日。大型活动有感恩,祈福和吉庆的程序。时间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一般为三至五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十月初十。“羌历年”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松潘、汶川、理县以及其他羌族聚居区地。

  200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羌年”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羌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今日上午10时开始,羌族释比就在北川新县城禹王广场率众祭天,随后,带领着大队人马,穿过北川新县城中轴线,直奔新生广场而去。

  正如北川羌族自治县县长瞿永安在新年致辞中所说:北川的经济运行逆势上扬、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民生保障成效凸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中国本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羌学研究院北川分院也在这一天被授牌。

  上午10时30分,北川庆祝羌历年文艺汇演开始。整个北川,在羌历年的年初一,将年的味道过到了最足。四川在线记者带回精彩图片与大家分享喜悦,先看一组非遗作品展演,所有参演者均是北川各乡镇的普通老百姓。

  麻龙马灯来自北川白什乡,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乡镇,最能够表现当地风土人情的是下麻窝板凳龙和鱼背村马马灯。2009年,板凳龙和马马灯成功申报非遗项目,合并称为麻龙马灯。

  来自北川香泉乡的花棒队,妇女们将一根根花棒通过手脚运动,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旋转得行云流水,完全可以替换周杰伦《双节棍的歌词》的“快使用大花棒哼哼哈兮”。

  远古时期,皮鼓被尊奉为通天的神器,主要作为祭祀器具。自周代开始成为乐器,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北川漩坪乡皮鼓人,用雄壮的皮鼓声,讲述着人类从蛮荒走向现代文明。

  舞龙灯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在北川龙灯的三大特点你们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第一,这支龙灯队由北川老龄委组建;第二,所有表演者均着羌族服饰;第三,表演者中有一半是女性。对于女性舞长龙这件事,四川在线记者表示已惊呆:那条龙很重好吗?她们是怎么举起来还舞得出飞龙在天的?

  端公,其实就是我们前文所说的羌族释比,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巫师。北川陈家坝乡,传承着羌族特有的“羊皮端公舞”。每逢良辰吉日,大小祭祀,他们就以这种方式出场。

  墩上乡的十二花灯、片口乡的高跷狮子、马槽乡的唢呐……业余队的展演刚结束,专业队就登台为老百姓带来更精彩演出。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