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北碚:努力争创川渝合作的“典范”和“标杆”

2020-05-06 14:02:46来源:四川日报编辑:尹勇

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中心二期。

北碚人文科技城。 秦廷富 摄

绵阳富乐山。

中国(绵阳)科技城仙海风景旅游区。

北碚缙云山。 秦廷富 摄

北碚金刀峡。

车出绵阳,转入绵遂高速,两小时左右,便跨进重庆界。川B、川J和渝C、渝D等牌号的车在G93成渝环线高速公路上奔跑。涪江和G93时而平行,时而交叉,4月的川渝大地,满眼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通道两旁的单立柱广告牌上,不时出现的“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提醒着人们: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新的一极,正以崭新的姿态扑面而来。4月29日,绵阳市党政代表团赴重庆市北碚区开展交流对接活动并召开四川省绵阳市·重庆市北碚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二次党政联席会,两地签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标志着两地合作进入实质阶段。而这一天,离此前北碚区党政代表团到访绵阳仅仅过去28天。

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绵阳市与北碚区的合作被网友贴心地称作“棉(绵)被(碚)”组合;两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均期望,绵阳与北碚的合作,要成为川渝合作的“典范”和“标杆”。

“棉被”组合开唱“双城记”,有哪些精彩值得期待?

□英勇 明远 钟林 李睿 (图片除署名外由绵阳市委宣传部、北碚区委宣传部提供)

坐标系 为什么是绵阳与北碚?

自古以来,川渝地区一直有着紧密联系。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四川省21个市州、重庆市38个区县中,为何绵阳市与北碚区携手?

答案首先要从地图上寻找。从地理区位来看,地处涪江“首尾”的绵阳与北碚,可谓“君住涪江头,我住涪江尾,日夜思君又见君,同饮一江水”。两地具备天然的连接纽带,往来频繁。北碚区是重庆西向发展的“要冲”;而作为四川第二大城市、第二大经济体的绵阳则是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要参与到川渝合作中,向东南发力是必然选择。两地“相向而行”,目标一致。

地理上的连接在数十年前就带来了发展历程上的相似。同样兴起于“三线建设”时期的绵阳与北碚,在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拥有相似的发展路径。“天上彩虹,人间长虹”,绵阳的国防科工底色,至今仍滋养着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内迁至北碚的一批仪器仪表企业,支撑其成为国内重要的仪器仪表基地。

而从目前双方发展的战略机遇观察,绵阳与北碚均进入最佳发展时期,叠加多项政策利好,互补性较强。作为中国科技城,绵阳雄厚的科研实力正在得到释放,同时叠加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四川省支持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二十条支持政策等;而北碚是重庆市主城九区中唯一同时拥有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区政策叠加的行政区,发展动力同样强劲。

从民间基础来看,绵阳与北碚经济社会往来密切,有许多企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类的企业,双方都互为供应链。两地“牵手”合作的消息一经公布,网友们纷纷点赞,认为“棉被”组合,热度一定会持续升温。

相逢处 双方将在哪些重大战略上协同?

在4月29日的联席会上,绵阳市委主要负责人认为,绵阳与北碚的合作,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从认识层面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可谓最大的“天时”。所以此次合作,“既是重大机遇,更是重大责任”。

在“地利”层面,绵阳与北碚正处在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通道上,在区域协同发展上将联手发挥出更大作用。绵阳向西向北,通过九绵高速、西成高铁,可将足迹延伸到我国西北地区,而北碚向东向南,顺嘉陵江、长江而下,可尽享长江黄金水道发展之利,进而拓展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说到“人和”,就有更多话题了。李白、欧阳修、邓稼先、程开甲、于敏等杰出人物在绵阳打下了标签;而卢作孚、晏阳初、梁漱溟、郭沫若、老舍、曹禺等则在北碚留下了足迹。绵阳有《陋室铭》中提到的“西蜀子云亭”,北碚有老舍故居,《四世同堂》从这里起笔。这些与绵阳和北碚有着紧密联系的人物,演绎出了精彩的人生。他们的“相逢”,可谓是“教科书”级别的!

“天时”“地利”“人和”在许多方面得到体现。正在推进中的兰渝高铁重庆经遂宁至绵阳段,在实现两地铁路直达的同时,也在联通川渝与西北经济发展中积极发挥作用;同样的,随着一批国字号科研创新平台的推进,推动双方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互补,能否实现中国(绵阳)科技城与成都科学城、重庆科学城的联动,从而在成渝地区科技创新的大潮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也很值得期待。

因此,绵阳市委与北碚区委主要负责人均表示,双方从合作一开始就要在发展战略上进行协同,共同争取将“四重”即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举措、重大支持政策纳入国家的顶层设计中去。

公约数 两地哪些领域有合作潜力?

绵阳与北碚“一拍即合”的背后,是两地的“志同道合”。

两地在区位、交通、产业、科教等领域有着“公约数”,更有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远景畅想。

从交通互联来看,绵阳是北上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北碚是南下连接“长江经济带”的关键“门户”。眼下,绵阳正全力推进九绵高速和兰渝高铁重庆经遂宁至绵阳段,北碚也在推进遂渝高速的扩容。力往一处使,未来两地有望构建绵阳-遂宁-重庆(北碚)-南充-广元-绵阳的铁路“环线”,进一步织密两地,乃至两大经济带的联系。

从区域合作来看,从北碚经遂宁到绵阳的广大地区,如同一条“涪江经济带”,存在产业优势互补、科技创新共赢的合作基础,在已有的市场腹地之外,还可北上东进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拓展发展空间,未来有望与渝泸宜沿江地区、成德绵乐地区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黄金三角”,成长为川渝合作的“典范”和“标杆”。

从科教创新来看,绵阳是中国科技城,北碚是全国科技进步区,都拥有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其中绵阳、北碚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值分别达6.61%和4.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如今随着中国科技城建设、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的推进,两地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动能培育、产学研用联动方面可共享创新政策与服务,将有力推动川渝地区科技创新内生动力的成长。

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绵阳和北碚既有电子信息产业这一“共同语言”,也在新型显示、传感器、5G等“细分领域”上互补。近年来,两地均布局了京东方或相关配套项目,在新型显示领域的延链、补链和强链方面可以彼此呼应、资源共享。

两地产业互补性也较强,在工业转型升级中,以绵阳长虹为代表的自动化装备和信息化系统提供商,与北碚的工业互联网研究机构、传感器产业存在合作空间,可共同畅想“5G+工业互联网+传感器”的智能制造远景,在工业4.0的浪潮中携手出击。

值得注意的是,在两地确定的43项合作事项清单中,产业发展类共计13项,科教创新类为6项,二者合计为19项,占比近45%,可见两地在产业与科教方面的“共同语言”丰富。

从生态保护和文旅产业来看,绵阳和北碚同处长江上游地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2019年两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均超过320天,缙云山、涪江的青山绿水,为两地携手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畅想空间;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陆游等历史文化名人在巴山蜀水间留下一段段佳话;作为抗战大后方和“三线建设”重点布局地区,两地均保存着时代记忆,邓稼先、于敏、陶行知、袁隆平、侯光炯等名字熠熠生辉。在发展文化旅游方面,开发利用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棉被”组合大有可为。

突破点 如何确保合作出实效?

方向一致,目标一致,还需“积跬步以至千里”,通过扎实的行动,实现合作“突破”。

目前双方都很关注产业合作,绵阳与北碚选择以产业园区为切入点。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企业壮大都要落实到园区,以产业园区为依托,绵阳11个先进制造业产业功能区与北碚“三园两城”开展合作,同时还将探索在两地建立“绵阳-北碚”特色产业合作园区,共享中国科技城、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叠加优势。

政府搭台、产业为基,科技协同创新无疑是两地可以“马上办”的事情:绵阳与北碚同样也在探索将科技创新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路径。通过在绵阳的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和“17共享网”,可实现资源整合,共建川渝仪器共享协同平台,共享检验检测数据资源,发挥出两地的科技创新辐射作用。

要将方案落实,离不开务实有效的工作保障机制。绵阳与北碚专门建立两地联席会议机制、跟踪落实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从战略对接到具体项目推进,都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重点任务和完成时限,以确保方案得到有效落实。

4月,绵阳和北碚就形成了合作的框架协议和三年行动计划。双方还商定,通过搭平台、建机制,要以市场化为导向,推动部门之间、高校之间、企业之间、院所之间开展广泛的合作。

“棉被”组合唱响发展协奏曲,精彩值得期待。

“棉被”组合:

川渝合作的“归位”与“出圈”

涪江!涪江!在地图上寻找四川省绵阳市与重庆市北碚区的“坐标”,直观的联系就是涪江。这条长约700千米的嘉陵江右岸第一大支流,从绵阳境内的雪宝顶蜿蜒而下,在重庆市合川区汇入嘉陵江,向东南注入长江之前,第一站就是北碚。

一居江头,一居江尾,真正“同饮一江水”。二者的经济社会各领域往来也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

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地处重庆市西向、北向要冲的北碚区,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绵阳又该如何在川渝合作中发力?

答案还是要从涪江说起。过去,涪江曾是两地交流的水上通道,连接的是川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和重庆主城区。而随着现代通行条件的成熟,这条水路渐渐让位于公路、铁路。

无论水路还是陆路,如果以跳出川渝的视野来看待绵阳与北碚的通道,不难发现,这正是一条“出圈”的“走廊”——一头连接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头牵着“长江经济带”,而绵阳北碚通道正是将其连接起来的一根“红线”。由此不难理解,为何绵阳与北碚将兰渝高铁重庆经遂宁至绵阳段、渝遂高速扩容作为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两地间直达的铁路、高速公路将织密通道,支撑起这条“黄金通道”。与之相佐证的一个细节是,近段时间以来,川渝两地互动频繁,但大多都是接壤地区,而绵阳与北碚的合作,可谓典型的非川渝接壤地区之间的合作。

这种“出圈”合作,意义可能不止于川渝。由这两地串起来的绵遂渝地区,可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成长为一条新的战略连接带。

一是出“棉被”组合圈。北碚作为重庆市主城九区之一,对绵阳来说,与北碚的合作,意味着现在的“川B”和曾经“川B”之间形成了新的联系。

二是出“川渝圈”。绵阳与北碚之间的遂宁、潼南、铜梁、合川、璧山均在这一带,而绵阳再往北,便是广元、汉中,进而连接西安。这样一来,绵阳可在西安、成都、重庆这个“西三角”中形成新的轴线并占据着重要节点。

三是出“西部圈”。从绵阳向西向北,沿着正在建设中的九绵高速或西成高铁,可将足迹延伸到西北地区,进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北碚向东向南,顺流而下的嘉陵江、长江成为天然的经济纽带,将辐射力拓展到“长江经济带”,乃至“海上丝绸之路”。

复杂经济学理论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经济要素的组合——同样都是这些要素,只要组合不同,就可以产生新的动力。要形成“棉被”组合的三层“出圈”效应,关键点有两个:一个是重大基础设施,即兰渝高铁重庆经遂宁至绵阳段等项目;另一个就是产业。

在绵遂渝产业带及延伸线上,有着众多科教资源和大型企业。这些“底子”可为国家规划设计“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提供新的素材。且从安全发展的角度看,在这条带上的企业能更进一步加强互动,可为发展提供更多解法。

而作为两端的节点,绵阳与北碚犹如“双子星”,互为起点。共同相向发力和向外拓展,不仅会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贡献合力,更会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重新寻找“坐标”。这是两地“志同道合”和“情投意合”的更高出发点,也是两地力争打造川渝合作“典范”与“标杆”的底气和信心所在。

理顺区域合作的战略思路,绵阳与北碚将目光投向扎实的合作项目上。“志同道合”,不仅体现在战略对接上,更体现在项目的务实推进上——扎实做好合作的每一个项目,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回归区域合作应有之义,就是“归位”。

“归位”与“出圈”,对应着“守正”与“创新”。绵阳与北碚找准在产业发展联动协同、科教创新优势互补、新型基建提速增效等方面的“共同点”与“互补点”,扎实做好区域协同发展的基础工作,以“归位”夯实两地合作基础;同时,两地以更大视角谋划合作共赢的前景,在国家战略布局中找准城市发展“坐标”,用“出圈”拓展两地发展的更广大空间,从而共同向着打造“川渝合作的典范和标杆”努力前进。

绵阳北碚携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截至2020年4月底)

◆1月8日,绵阳市委召开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精神,明确提出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奋力推动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4月1日,绵阳市与重庆市北碚区缔结为友好城市,两地举行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党政联席会议并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确定8大领域17方面合作内容。

◆4月14日-15日,绵阳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等8个市级部门赴北碚区对接《三年行动计划》相关工作。

◆4月15日,绵阳市经济合作局与北碚区招商投资促进局签署《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产业协同招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立足两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加强重点产业和高端人才引进合作。

◆4月17日,绵阳市生态环境局与北碚区生态环境局签订《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通过组建两地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共同研究加强区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等重大合作事项的协调和决策。

◆4月28日,重庆市北碚区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在与四川省绵阳市携手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北碚将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协同创新基地、民营经济发展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福地。

◆4月29日,绵阳市党政代表团赴重庆北碚区开展交流对接活动,两地签署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内容涵盖两地交通路网互联互通、产业发展联动协同、科教创新优势互补、文化旅游交流融合等十大行动、29条合作内容、43项具体合作。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