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衡量一座城市未来发展的“标尺”。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充满理想与热望的节日里,四川日报绵阳全媒体中心联合绵阳市委人才办等部门打造的《绵Young》栏目正式与您见面,这里将展示绵阳新青年的不一Young。
川观新闻记者祖明远绵阳观察付江郭超英
青年名片:
张鹏,1988年出生,山东青岛人,高级工程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年8月,通过绵阳市人才引进入职四川玖谊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任技术经理,从事医用回旋加速器研制及同位素制备技术研究。
人物故事:
4月27日,结束一天工作后,张鹏习惯性地走到绵阳经开区涪江畔,坐在河堤上,任思绪随风飘荡。“吹着风、看着景,静下心来思考,工作、生活上遇到的难题自然而然就找到了解法。”从2023年来到绵阳,在涪江畔漫步就成为了他最喜欢的休闲方式。
张鹏是山东青岛人,在来绵阳前,他在中国科学院完成博士学业,进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那里有着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和纯粹的科研氛围,所以我一干就是10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能够进入这样的平台工作让很多人向往,然而,在这10年中,有一个困惑一直萦绕在张鹏的脑海中:怎样才能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
直到来了绵阳,他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张鹏。 郭超英 摄
初识绵阳
遇到志同道合的一群人
2023年2月,张鹏偶然看到了绵阳市将在北京举行招才引智周活动的公告。他知道绵阳是中国唯一的科技城,在这里有不少企业成功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
“做了这么久的科技研究,我很想让自己的成果体现在实际的产品上。”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张鹏去到现场进行了一番了解。
也就是这一试,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点。“恰好四川玖谊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玖谊源)正在招人,他们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模式深深地吸引了我。”张鹏的研究方向是加速器技术,而玖谊源正好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回旋加速器生产企业之一,并且公司是由院所人员组建成立,已经成功推动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
于是,他投递了出自己的简历。
“没过几天就接到了玖谊源的电话,经过一番交流,我决定先到绵阳看一看。”同年5月,张鹏从北京飞到绵阳对“新工作”进行考察。
回想起初到绵阳时的感受,张鹏至今记忆犹新。行走在大街上,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微风拂过,很是惬意,在前往玖谊源公司的路上,他看见了不少科技型企业,这让他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科技城的魅力。
抵达玖谊源后,他见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在谈及加速器和回旋器等专业领域时,虽与大家初次见面,但很快就聊到了一起。
工作中的张鹏。 郭超英 摄
这样的氛围,狠狠地击中了张鹏。2023年8月,他正式来到绵阳,开启了“新生活”。
投身绵阳
带领团队不断实现重要突破
张鹏刚到绵阳就享受到了“家的温暖”。
绵阳经开区给张鹏配备了一套人才公寓,十多平的房间里,桌椅、沙发、洗衣机、冰箱……软、硬家居应有尽有,还有管家一站式服务。
绵阳市人才办也向其发放了相应的安居补助,还可按政策规定享受医疗、子女就学、交通、文化休闲等优待服务。
“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刚到绵阳,生活上的事情就已经被安排好了,给了我潜心搞研发的动力。”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张鹏迅速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中。
如果要通俗理解,张鹏所参与研究的医用回旋加速器究竟是何物,可以将PET/CT比作是检查癌症及心血管早期诊断用的“枪支”,放射性药物就是检查用的“弹药”,而医用回旋加速器就是“弹药生产线”。
在张鹏加入玖谊源之前,该公司已经通过转化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技术成果,推出首台国产医用回旋加速器产品。
但,不同兆伏的医用回旋加速器对医院运行成本有着直接影响,这也关系到患者治疗费用等问题。
随着张鹏的加入,玖谊源安排其担任11MeV医用回旋加速器升级项目的负责人,给了他开展研发的充分自主权,他便带领着数十人的研发团队开始根据不同规模医院的需求不断优化产品。
工作中的张鹏。 郭超英 摄
在团队努力下,国产11MeV医用回旋加速器在关键技术和工艺等方面不断实现重要突破,使得该型号医用回旋加速器产品处于国际一流水平。
随后,他们团队成功研制20MeV医用回旋加速器,实现该能级国产商用产品零的突破,奠定国内加速器同位素高产能多品类高品质生产的技术基础,并收获多份海外订单。
“看着团队的研究成果成为一个个产品,让我很有成就感。”张鹏欣慰地说,短短几年时间里,公司的研发团队从最初的10个人壮大到50多个人,博士占比达到20%,正是在大家的努力下,玖谊源已经实现国产医用回旋加速器产品系列化,并且奠定该核医学重要设备工业化基础。“患者的治疗费用也从此前的万元/次降低至千元/次。”
扎根绵阳
事业与爱情实现“双丰收”
来绵阳两年多的时间里,张鹏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因为在他看来,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如今,玖谊源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医用回旋加速器生产基地,并且正在研究利用自主研发的加速器设备,将钼-100转化为医用同位素锝-99,争取早日实现加速器制备锝-99全产业链闭环。
对于未来,张鹏坦言,他与团队的目标已经从“把一台做好”升级为“做好核医学整套解决方案”。“科技成果就是要造福人民,将科研成果从‘书架’实现到‘货架’就是科技工作者的最大愿望。”
怀揣着科技梦想与激情的张鹏,在绵阳凭借着自己的才华与努力,找到了事业舞台,同时还收获了美好的爱情。
“我爱人也是从外地到绵阳工作的,我们决定扎根绵阳,成为‘新绵阳人’,在这里继续奋斗。”张鹏说,他们已经商量好要在绵阳这片热土上,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同时也享受爱情带来的甜蜜与幸福,为这座城市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