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Young·绵阳青年说④ | 曾基灵:以更好的永磁材料“驱动”生活

2025-07-28 10:30:31来源:川观新闻编辑:王国平

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付江 郭超英

青年名片

曾基灵,重庆万州人,博士学历,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所稀土功能材料实验室,申请发明专利2项(1项已授权),现任绵阳巨星稀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高级工艺工程师,负责磁性材料的研发。

人物故事

7月中旬,绵阳持续高温天气,见到曾基灵时,他正“躲”在绵阳巨星稀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查看设备运行状态,获取最新的实验数据。

巨星永磁全貌(郭超英摄)

曾基灵是个“重庆崽儿”,博士毕业后在江苏常州工作过一段时间,2023年,随着绵阳磁性材料和电机产业的发展,他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来到了这座中国唯一的科技城。他现在负责的是一种叫“烧结钕铁硼”的稀土永磁材料产品的工艺技术研发,也就是常说的钕磁体。

“因为磁性太强,它往往隐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不被发现。”曾基灵说,这种材料虽然听起来高大上,但实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大家常见的磁吸充电器,手机里的扬声器、震动马达,无人机,电车里的驱动电机等等,几乎所有用到能动的东西里面都含有这类材料。

曾基灵介绍产品应用场景(郭超英摄)

作为人才引进,曾基灵的工作重心还是放在创新研发上。最近,他正在研发无重稀土烧结钕铁硼产品。“简单来说,就是将高端永磁产品中价格昂贵的重稀土原材料替换为镨钕等常规稀土材料,同时满足其在高温领域的应用。而我的研究就是如何通过材料的微观结构优化,实现矫顽力及耐温性能的提高。”曾基灵说,他现在每天都在琢磨方法、查阅文献,希望从中找到突破口。

曾基灵介绍产品(郭超英摄)

曾基灵所在的绵阳巨星稀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在位于绵阳市区20多公里的地方,最近这段时间,他经常会到绵阳科技创新区的一个公园里去,但并不是去玩耍,而是为了工作上的交流与沟通。

曾基灵和团队成员研讨(郭超英摄)

“我们和西南交大一起研发制造了磁悬浮列车用磁轨,新区的公园里面即将有一个缩小版的产品要与大家见面了。”曾基灵认为,科技不应该只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应该走进大众的生活,让更多人了解科技的魅力和价值。因此,他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更多人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曾基灵操作设备(郭超英摄)

在绵阳这座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城市,曾基灵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他也深知,稀土永磁材料作为国家的战略资源,对于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会在这个领域里面持续追光,不断去完成探索和调整,为中国的稀土永磁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对未来,曾基灵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在绵阳这片科技创新的热土上,他将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所从事的事业中。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