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工业园跻身“国字号”典型案例

2025-11-24 10:22:17来源:川观新闻编辑:王国平

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2025年全国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名单,四川省共有7个园区成功入选。其中,四川绵阳工业园区凭借“产业集聚”的先进经验荣列榜单,为全国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示范样板”。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据介绍,此次国家级遴选旨在推广各地产业园区在集聚要素资源、培育优质企业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成功实践,其中四川绵阳工业园入围案例,主要在于其通过精准产业布局和生态化运营,将企业“聚沙成塔”,真正实现了从物理集聚到化学融合的质变。

2025年1-10月,四川绵阳工业园区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实现487.47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速分别高达29.1%和27.2%。截至目前,该园区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6家、高新技术企业108家,一批企业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

“两主两特”构建产业核心骨架

园区发展始于战略定位。绵阳工业园紧扣绵阳市“587+”重点产业体系,围绕“一园四区”空间布局,全力构建以新型显示、汽车电子为主导,以航空航天、人工智能为特色的“两主两特”现代产业体系。

由此,园区通过建圈强链,通过引进和培育“链主”企业,实现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与横向拓展。在新型显示领域,以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已集聚上下游规上工业企业8家,2024年产业链产值高达306亿元。随着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满产达效、总投资70亿元的惠科Mini-LED项目即将投产,预计2025年该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将突破350亿元。

与此同时,特色产业也乘势而起:航空航天产业以绵阳天仪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为链主,集聚企业24家;人工智能产业以绵阳硅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链主,汇聚骨干企业28家,特色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链主”引领与“智改数转”双轮驱动

产业集聚绝非企业的简单扎堆,而是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深谙此理的四川绵阳工业园,一方面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磁吸效应,吸引配套企业入驻,形成“龙头带动、链式布局”的发展格局。目前,新型显示产业已构建起上游原材料、零部件、到中游面板制造,到下游模组及终端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汽车电子产业则在富临精工等龙头企业带动下,今年预计将迈上百亿台阶。

在数字经济时代,传统的集聚模式必须插上智能化的翅膀。为此,园区深入实施“智改数转”行动,为产业集聚注入智能化、数字化动能。通过邀请知名服务商为企业提供个性化诊断与转型方案,已完成50家规上工业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其中,富临精工获评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标杆。这种“硬核”升级,不仅提升了单个企业的竞争力,更强化了整个产业集群的内在韧性和协同效率。

全方位服务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瞄准一流营商环境,园区在全省率先建成“园区事园区办”线上平台,承接293项政务服务事项,推出“中小微企业一键式入园”服务,真正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在企业服务上,创新实施“百名专家助千企”行动,组织76个博士专家团深入一线,帮助企业突破37项关键技术;同时引入市场机构提供法务、财税等139项增值服务,设立全省首个园区检察官、法官工作站。

此外,在创新服务上,园区集聚15个创新平台并组建“创新平台联盟”,定期举办供需对接活动,推动“涪城智造”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此次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是对四川绵阳工业园探索路径的充分肯定。其以“产业生态圈”理念推动集群发展,以“链主”引领和精准服务促进新质生产力蓬勃生长的实践,不仅为自身发展打开了新局面,更为全国同类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绵阳方案”。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