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上新增的停车位 郭超英 摄
蒲明月 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郭超英
7月15日上午9:30,川观新闻记者来到游仙区小枧镇综合市场时,这里刚刚结束清晨的采购高峰,但市场内外路面整洁,与昔日杂乱的场景大相径庭。特别是市场外的停车区,井井有条停了几十台车,彻底结束了以往车辆占道造成拥堵的景象。
小枧镇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镇,既有拆迁安置小区又有新型商业小区,村民虽然变为了市民,但一些习惯仍有待改进,这也导致当地面临较大的环境整治压力。以拆迁安置小区为例,楼下公共花坛被种上茄子、辣椒,小区外的空地长出了玉米、红薯……
更让人头痛的是小枧镇综合市场。每天早市,路上汽车、三轮车、电瓶车“铺”满街面,占道经营屡禁不止,商铺、小贩、居民间的纠纷时有发生。
“一抓就好,一放就乱。”小枧镇党委副书记李洁茹意识到,只“堵”不“疏”的管理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新华社区整齐摆放的垃圾箱 郭超英 摄
改变,源于绵阳市启动的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通过对城市片区的整体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入户访谈等多种方式,小枧镇逐渐找到了破解之法——启动“微光行动·随手拍”公益创投项目,发动广大群众志愿者随手抓拍不文明现象的照片或视频,并及时反馈至各村社区进行整改,对辖区内新出现的、严重影响辖区环境卫生的重、难点问题进行逐一分析解决。
小枧镇综合市场环境脏乱差的症结之一,很快被找到——综合市场周边的停车位不够是造成市场混乱无序的主要原因。
因为停车位不足,导致高峰时段外面的车进不来,里面的车出不去。为此,小枧镇将综合市场道路两边的停车位改为斜向约30度的停车位。将“一条线”微调一下,就多出了近一半的车位。
同时,小枧镇发动当地村社干部和志愿者,在综合市场购物的高峰时段进行现场疏导,很快,许多往日里占道经营的商户也意识到错误,“道路更畅通、市场更干净,顾客其实更愿意来购物,我们都能从中获益。”一位市场商户这样说。
随即,小枧镇又在商业区、住宅区和公共道路上增划、补划停车位1000余个,增加停车场2个,让乱停乱放行为大幅减少。
小枧综合市场新划的停车位 郭超英 摄
随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其中,“微光行动·随手拍”的投稿也越来越多。为确保随手拍不文明现象能够持续见效,小枧镇还探索“微光行动·限时改”督查跟进工作机制,由镇监察室、城乡环境提质办组成专项督查组,每日在全镇辖区内开展环境卫生巡查,着重针对“微光行动·随手拍”反馈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督查,助推实现城乡环境提质行动整治“无死角”、整改“不推脱”。
7月15日中午,川观新闻记者驱车20余公里,一路经过小枧城市生态湿地公园到达遇仙村,既有城市道路又有乡间公路,所经之处,路面干净、街面整洁,与今年3月初时路边车辆乱停乱放、地面垃圾随处可见、灰尘漫天的场景大为不同。
“为确保各项机制在基层长期贯彻落实,确保环境提升不是‘一阵风’,我们还成立由‘五老人员’‘乡贤人士’组成的宣传队和监督员,实行‘门前三包’和‘最美家庭’‘最美庭院’评比活动,同时,根据农村实际制作出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42字‘百姓遵守规范篇’宣传单。”李洁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