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任紫鑫
4月22日,记者从绵阳市统计局获悉,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绵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35.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9.0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417.8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568.9亿元,增长7.4%。
这份“成绩单”怎么看?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工业生产稳中有进
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1%。初步统计,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同比增长3.5%,水果产量增长7.5%,茶叶产量增长10.9%。生猪出栏96.9万头,同比增长0.3%。水产品产量3.9万吨,同比增长4.9%。
在工业方面,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3.5%。
分行业看,38个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产值保持增长。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增长24.6%,汽车制造业增长16.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3.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5%。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锂离子电池同比增长96.5%,液晶显示屏增长88.7%,汽车增长42.7%,房间空气调节器增长39.1%,发动机增长24.1%,化学药品原药增长5.0%,绝缘制品增长0.7%。
作为中国科技城,高技术产业是绵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一季度,绵阳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2.9%。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7.2%,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4.6%,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4.0%。
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13.5亿元,同比增长12.2%。
服务业增势良好进出口较快增长
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0.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4.9%,批发和零售业增长8.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5.8%,金融业增长3.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3.6%。
消费品市场和进出口都实现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6.4亿元,同比增长7.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93.7亿元,同比增长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2.7亿元,增长7.8%。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104.9亿元,同比增长27.8%。其中,出口额85.4亿元,增长39.9%。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呈现总体平稳趋势。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2%。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
绵阳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总的来看,一季度全市经济开局良好,但有效需求增长动力不足,经济持续回升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下阶段,绵阳将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持续深化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587”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发挥中国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