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产研院:架“转化金桥”,让绵阳科技从“实验室”奔向“生产线”

2025-07-29 11:25:49来源:川观新闻编辑:王国平

郭若雪 尹秦 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郭超英

科技创新的价值,终究要落到产业沃土上。如何让实验室里的成果顺畅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绵阳正以“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遴选转化+科创投投早投小”的双轮驱动机制破题,通过这家新型研发机构架起“创新链”连“产业链”的桥梁,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近日,记者走进该院,探寻科技成果从“试验田”变“丰产田”的密码。

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

破局“卡脖子”:给航天制造装“中国心”

7月22日,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轴研中心内,技术负责人宋霖正盯着屏幕上的三维图纸,这是团队攻坚的工业母机“心脏”——主轴。

研究人员正在工作

长期以来,我国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所需的高端主轴被国际企业垄断,成了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而宋霖团队的“航空航天超精密轴系关键部件产业化”项目,正撕开突破口——整合多领域技术,攻克超高转速、大载荷下的温升控制与稳定性难题,推动这一核心部件国产化。

“提升产品装配精度,实现超高转速、大载荷下的温升控制。”宋霖介绍,这场“破冰”背后,是研究院的高效推动,不到4个月聚起专家团队、完成立项;加强与中物院六所等机构合作,项目已入选绵阳市中央引导地方发展资金支持名单。

按计划,半年内实验室将建成,1年内至少两款产品从科研走向市场;未来4-5年,力争将该领域高端主轴国产化率提至30%,逐步打破进口依赖。

通渠“转化路”:从“科学”到“产业”的联动密码

主轴项目的推进,正是天府产研院运作逻辑的缩影。这家2024年5月揭牌的新型研发机构,核心使命是架起“从科学到产业、从全球创新资源到绵阳”的桥梁。

“我们的路径可以概括为‘五步联动’。”院长刘彤道出关键,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为原则,聚焦产业应用技术,通过“五步联动”破局——产出颠覆性技术催生新动能、建“科技+产业”联合体、设联合创新中心、创全新运行机制、打通全链条孵化。

这套机制成效显著:运行仅半年,就在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上与重庆御芯微签约,攻关高端机器人控制芯片;1个月后,又在2025年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大会上,携手四川神工科技、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等,瞄准产业技术瓶颈发力。

“打通从科学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是我们的永恒追求。”刘彤介绍,下一步,研究院将紧盯绵阳“587”产业体系,啃下更多“卡脖子”硬骨头,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让创新活力持续涌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