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观察 付江
8月14日中午,在绵阳北川永昌机场的机场警务室,值班民警正通过大屏幕仔细巡视机场的各个角落,通过高清摄像头,他们可以从画面中实时观察到机场跑道、停机坪以及周边区域的情况,任何异常动态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警务室内值班民辅警正在通过大屏实时观察机场情况。 唐超 摄
“下午有一批新学员要来培训,我们去看看。”说着,机场警务室民警温高欢就带着民辅警起身前往机场候机大厅。在候机大厅内,民辅警们与新学员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向他们介绍了机场的安全规定和注意事项,确保每位新学员都能充分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为接下来的培训做好充分准备。
2024年,北川永昌机场投入运营,这里是全省民族地区首座A1类通用机场,800平方公里的空域,只需提前半小时报备即可飞行,这样便利的条件让其成为低空经济的“试验场”,每年国内不少企业都会来此开展有人机、无人机飞行员培训以及无人机综合测试。同时,机场还相继开通北川-金堂低空目视通道以及北川-达州-梁平的川渝首条低空短途运输航线。
随着北川低空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如何筑牢“安全底座”成为低空治理的重要一环。今年3月,北川公安整合多警种多部门力量,牵头成立“北川羌族自治县公安局机场警务室”,建构“全周期”产业支持体系。
“中心整合通航培训、低空制造、通航机场三大警务职能,构建‘一站调度、联合执法、协同服务’的综合治理新体系。”据温高欢介绍,该机场警务室不仅配备常驻人员,还融合了治安、交警等多警种力量,并与交通、应急等多个部门联动,健全了防控联勤、数据联网、问题联处、服务联动的“四联”机制,同时建立了周会商、月调度、季演练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民辅警与通航企业沟通。 唐超 摄
在机场警务室墙上,贴着一块“心沐翼站”的牌子。“为了让飞行员和地勤人员有坚实的心理防线,我们聘请了退役空军心理专家来为从业者提供专业心理健康授课、减压放松团建活动以及定期心理测评等服务。”温高欢介绍道,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从业人员的心理韧性,还能确保他们在在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进一步提升低空经济产业的安全水平。
“我们与高校联合打造的无人机应用和防控博士工作站也设在这里。”温高欢指着墙上的另一块牌子说到,博士工作站将依托北川低空经济产业的优势,聚焦无人机应用与防控、通航机场安全管理、低空经济服务创新三大研究方向,通过产学研协同,为低空经济安全监管、通产产业链升级及区域应用能力提升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净空安全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北川公安构建起“预防-发现-处置-溯源”全链条治理机制,着力解决“黑飞”问题。全面落实无人机“一机一码”注册登记制,与民航部门实现数据共享,精准划定禁飞区并安装电子围栏,从源头上遏制“黑飞”。同时,联合机场运营单位构建严密安保体系,对通航企业实施“红黄绿”三色分级管理,确保生产生活安全有序。
“我们各个派出所也在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探索形成‘全场景’警务应用矩阵。”温高欢表示,目前,北川公安已经在永昌、安昌辖区布设无人机自动化机场,探索“警航4+”智慧警务新模式。通过“警航+应急”“警航+道安”“警航+治理”“警航+安保”,充分发挥无人机功能优势,为北川防灾减灾、交通管理、基层治理和大型活动安保等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