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科创十条”“改版”:抓量的增长 还管质的提升

2025-09-22 11:05:27来源:川观新闻编辑:王国平

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近日,绵阳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十条政策(修订)》(以下简称“科创十条”修订版)。

此前,在2023年,绵阳曾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十条政策(试行)》(以下简称“科创十条”试行版)。

图片由绵阳市科技局提供

经过2年多的实践探索,此次“科创十条”在哪些领域进行了调整?这些变化传递出哪些信号?近日,川观新闻记者走访了绵阳市科技局、相关科技服务机构和企业。

从“扩量”到“提质”

绵阳科技创新生态圈开始“质变”

9月18日上午,在绵阳科技城创新中心二期外的公路上,一辆蓝色的无人驾驶公交车正在经过。这里是绵阳科技服务机构最为密集的地方,无人公交、无人配送车已在这里“上岗”多年。“最新的是交通领域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启动建设。”绵阳科技城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9月9日,交通领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建设工作部署会在山东青岛举行,首批3个交通领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正式启动建设,其中一个花落绵阳。“绵阳中试基地主要聚焦城乡物流和应急保障方向,这些都与我们之前的探索息息相关。”上述负责人说。

2023年5月出台的“科创十条”试行版,将科技创新资源的汇聚作为发力方向之一,后续相关政策也推动了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主体的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至今,绵阳各类国省级创新平台增加了60余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以每年新增100余家的速度在增长,而技术交易更加活跃,2024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了200亿元,连续三年翻番。

正是在“量”的积累基础上,修订版的“科创十条”将“质”作为新的发力点,包括科创平台的良好运营、科技成果转化对本土产业的促进作用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科创十条”修订版中,对奖补资金的运用也更精准。“以前奖补的门槛更多关注于资质和身份,就是各类创新主体有没有获得相关的“牌子”,而现在我们更注重这些“牌子”所产生的实效,就是从‘评得上’到‘干得好’。”绵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政策更聚焦,也体现在具体支持力度上。以往,在绵企业引进成果并实施转化,最高可获得50万元资金支持。“科创十条”修订版对此进行“升级”——纳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储备库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最高可获500万元资金支持。

贴近本土产业发展所需

集中精力攻克成果转化这个“堵点”

9月18日下午,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天府院”)的会议室里正在进行一场技术讨论,关注点是国产化工业控制芯片在能源装备、水利、地质灾害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不久前,天府院牵头成立了智能装备研究院,其成员单位中不仅有相关科研院所团队,也纳入了相关企业,重点开展智能装备产品研发、中试熟化、成本优化与产品标准化等方面工作。

作为中国科技城,绵阳出台两版“科创十条”的出发点没有改变——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把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作为重中之重。

在侧重点上,要打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中间的“堵点”,新版“科创十条”更加关注成果转化,将其作为连接创新与产业的关键。

2025年绵阳明确了重点产业建圈强链“587”产业体系,即在省上为绵阳定位的5条主要承载地产业链、8条协同发展地产业链基础上,筛选确定7条特色产业新赛道。

产业发展离不开“上游”的先进技术支撑。为此,“科创十条”修订版加大对创新平台、创新主体的扶持力度,核心在于推动科技资源与产业力量的“联动”,推动更多创新技术转化为具有优势的王牌产品。

在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看来,绵阳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支撑体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的能级提升,是绵阳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共同发力的重中之重。”杨继瑞说。

这也成为“科创十条”修订版的关注重点。

以融资为例,科技创新投资风险大、失败率高,当产业基金、风投基金不愿意投资的早期项目要如何成长?“科创十条”修订版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创投机构择优对科技型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人才团队)直接投融资支持,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这也得到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创投”)等创投机构的欢迎。成立于2025年的科创投,在业务上是天府院的“下游”——天府院负责遴选与转化,因为熟悉项目技术路线和研发实力,所以科创投敢于“投早投小”,从而实现技术转化与投资成功的“双提升”。

激活更多创新主体热情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呼唤“合唱”

在“科创十条”修订版中,首次提出将对县(市、区)、园区提供引导支持。

以往,由于科技创新资源等主要集中于城区,绵阳科技创新存在明显的“市强县弱”现象。而县(市、区)、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阵地,为更好调动更多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更是为了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科创十条”修订版鼓励县(市、区)、园区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政策措施,而绵阳根据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情况,对县(市、区)、园区给予奖励,最高可达100万元。

“此举旨在鼓励县(市、区)、园区,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要,招引科创资源、育强创新主体和推动成果转化更具方向性,更能落到实处。”绵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产业赋能也是政策关注的重点。“创新十条”修订版对省、市级中试平台都会按后补助方式予以支持,累计叠加最高可达700万元。而企业的创新研发、技术交易等活动也可以获得奖补,例如,将拿出真金白银支持购买仪器设施共享、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检验检测、高性能算力服务以及技术经理人培训等服务。

据介绍,“科创十条”修订版将于今年10月5日正式生效,届时绵阳市科技局将根据各项措施的实际推进情况,及时启动资金申报工作,让创新主体尽早享受到政策红利。“确保创新政策都能实实在在得到落实,真金白银的支持能够转化为实在的发展成效。”绵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