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把生产效率提高几十倍的“土专家”

http://www.scol.com.cn  (2016-04-27 10:15:17)  来源:绵阳日报  
编辑:李伟  

他,一米七的个头,伸出双手,满手的老茧似乎在告诉大家他的劳动年龄,因为长期暴露在电焊枪的弧光下,两颊、鼻梁,甚至额头都有些泛红。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四川兴事发门窗有限责任公司组装车间焊接组小组长马朝全。

今年47岁的马朝全是剑阁县王河镇人,自1998年进入兴事发门窗以来,老马任劳任怨,爱岗敬业,敢于创新,凭借一手过硬的焊接技术,逐渐成为工友眼中的“土专家”。他用心血、汗水和智慧在自己人生乐章中谱写了一曲奉献之歌,成为新时期技术工人的典型代表。

从“门外汉”到“土专家”

1995年,马朝全在西藏第一次接触焊接,那时由于不懂焊接操作,让飞溅的火花灼伤眼睛。3年后,马朝全进入兴事发门窗,从此踏上了职业焊工之旅。

进入公司,马朝全拜师学焊工。“刚开始,师傅就告诉我,学焊接,手、眼、心要保持一致,要专注,否则焊接没学成先受伤。”马朝全始终记得师傅说的一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为了学好焊接技术,马朝全下班闲暇之余便开始学习理论知识,上班期间便进行实践。就这样经过十多年的刻苦钻研,马朝全逐渐成为工友眼中的“土专家”。殊不知,这个“土专家”却是马朝全经过十多年磨炼而来。在他的手上,掌心的老茧凸起像贴了一串小贝壳。

因为马朝全爱岗敬业,刻苦钻研技术,迅速成为岗位标兵,1999年,他任公司装饰框组组长,2003年任组装车间小组长。2005年8月,马朝全代表公司参加全省农民工技术比赛,获得了大赛评选的三个“岗位能手”之一。通过比赛,马朝全感慨万分,觉得自身和高手之间的差距太大,马朝全又苦心钻研焊接技术。2014年,马朝全代表公司参加绵阳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在电焊、压缩焊、气焊三个项目取得良好成绩。

18年未出质量问题

记者见到马朝全时,他正在车间做焊接。天蓝色的工作服,脸上布满汗珠,焊光飞溅,技术娴熟,朴实而专注。

2003年,公司迁至游仙区欧家坝新址。当时公司产品品牌效益初显,产品供不应求。但当时人手少,工艺较老化,设备还不是很先进,几乎大部分流程都是人工操作。一扇门要几十道工序后才能完成。就这样马朝全带领工友们没日没夜地干。但仍然满足不了客户需求,这让马朝全不得不思考怎么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研究,马朝全先是对产品进行定型,推出几款常用规格,然后,产品部件规格逐步统一,再是实行模块式生产,生产效率也比以往提高几十倍。

为了让自己班组成为一支善打硬仗的“尖刀班”,马朝全毫无保留地将技术和自己钻研的小窍门传授给其他工友,先后带徒300余人。18年中,经过马朝全亲手组装、装饰的门窗超过150万樘,产品价值逾15亿元,从未出现过质量问题。“土专家”名扬业内,公司先后200余次派他到各省的经销点和施工工地现场会诊解决产品质量问题。为提高焊接技术,他经常与技术人员一起突破新产品开发试制过程中存在的工艺难题。他先后协同公司技术人员60-90型号普通钢质门生产工艺,研制出100型双扣门和扣边门。在实践摸索中,他不断总结,不断思考,先后提出了上百条的合理化建议,促进生产工艺不断改进,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家里“懒”外面忙的“热心肠”

马朝全对自己有一个总结:家里懒,外面忙。由于他爱岗敬业,所以平常对家里照顾很少。妻子总是抱怨他:“你跟着你的防盗门一起过吧。”面对妻子的抱怨,马朝全很愧疚,但厂里实在离不开他,他不放心厂子。

在工友们眼中,老马是个“热心肠”。在工作的十几年时间里,他发动工友为困难同事捐款,照顾工友的子女,帮他们协调解决难事、麻烦事。工友龚如强说:“他很多时间都在车间,都在工作岗位,我们有什么技术上的难题或者生活上的困难,只要找老马,他总能想办法帮忙或解决。”(文宇)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