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何锡勇——怀抱创新梦想“电镀”精彩人生

http://www.scol.com.cn  (2016-04-28 11:57:39)  来源:绵阳日报  
编辑:李伟  

何锡勇,九洲电器集团机械制造中心表面处理电镀班班长、高级技师、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

高中毕业进入电镀行业,从最初的门外汉到如今的行业权威,这位大半生都从事电镀工作的创新技能大师,在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出力出汗的同时,也“电镀”出自己最精彩的人生篇章。

结缘电镀

刻苦钻研挑重担

1989年5月,时年18岁的何锡勇高中毕业后从重庆来到绵阳,顶替父亲进入九洲工作。在铣工岗位上干了一辈子的父亲不愿儿子继续从事同样的工作,逼着何锡勇干起了“有毒有害的”电镀工种。即使过去了20多年,何锡勇仍不避讳谈起初次接触电镀行业时的抵触情绪。没多久,好奇心占了上风:几种化学原材料加在一起就会产生丰富的变化,本来锈迹斑斑的零件放进电镀槽后,瞬间就会变得光亮如新,太神奇了!何锡勇对电镀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努力,再加上悟性,何锡勇很快从一大帮年轻人中脱颖而出。

在电镀班,新工人要干满3年才能考试、转正,何锡勇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转正了,技术比某些老师傅还要稳定。“他做的产品20个有18个达标,而老师傅顶多9个达标。”厂内电镀技术权威罗国宾主任很快注意到了这位头脑灵活、踏实肯干的年轻人,总是在理论与实践中予以悉心指导。

何锡勇的技艺突飞猛进,25岁那年,他当上了电镀班最年轻的班长。

攻坚克难

制定业界高标准

电镀技艺在国防特别是战机生产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看到与国外的巨大差距,何锡勇决意带领同事大力创新,形成自己有竞争力的电镀技艺。

要搞创新,谈何容易!仅电镀所需的原材料就多达100余种,而国内相关专业书籍又极其稀少。仅有高中文化的何锡勇将所学的基本化学知识与电镀技术结合,并千方百计收罗国内外专业书籍寻找理论支持,摸索着带领同事搞创新。一位同事回忆说,1996年,何锡勇在做不锈钢抛光实验的过程中,因为对溶液的属性不了解,几种溶液混合时产生排斥,发生爆炸,将他面部严重灼伤。住院期间,他不顾医生劝阻,输了一天液,就偷偷返回岗位继续试验。这样坚持了半年,试验取得成功,并很快运用到生产中,该技术在当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这就是我们花了10多年时间才独立研发出来的产品!”指着陈列柜内一个拇指般大小的零件,何锡勇告诉记者,该零件从毛坯到正式投入使用,前后要经过60余道严格的工序。

通过不断地攻坚克难,何锡勇及其团队制定的多项电镀及喷漆标准在行业内得到认可,经何锡勇之手制定的许多实验规范细则具有可操作性并予推广运用。2012年3月,何锡勇领头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此后,他陆续革新了低温、低浓度高效除锈等20多项工艺,多项获得省部和市级的奖励。

不断探索

瞄准环保新领域

近两年,何锡勇又将目光瞅准了环保领域。因电镀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这位“技术男神”反思自己是否能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另一方面,九洲新厂址的搬迁,也加快了何锡勇探索环保路径的步伐。“如果废水处理不好,一旦流入涪江或者渗透到地下水中,将严重威胁到老百姓的健康!”何锡勇道。

根据电镀行业特性,要有效降低污染,必须从电镀源头着手。为此,何锡勇带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员积极投入到电镀技术的革新上。通过反复实验以及借鉴国内外同行的先进做法,何锡勇最终采用一种较为环保的工艺减少了电镀所需剧毒物质氰化物的使用量。此外,他们还改进了电镀环节中除锈环节的操作工艺。去年,“何锡勇劳模创新工作室”获得4项专利认证,其做法即将在电镀领域大面积推广。“我希望探索更多的新工艺,减少环境污染。也希望将自己的技术传给更多的年轻人,希望他们能和自己一起坚守在电镀岗位。”(王庆 裴玉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