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省劳模杨国春——不怕“折腾”带领乡亲闯出好“钱景”

http://www.scol.com.cn  (2016-05-04 15:39:33)  来源:绵阳日报  
编辑:李伟  

4月28日临近中午,骄阳下游仙区东宣乡鱼泉村秋葵地里,一位身着白色衬衣的男子正在田垄间忙着指导几位村民用质地较细的黄沙覆盖地头的黑色塑料薄膜。

这位“土专家”就是游仙区国春芦笋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国春,凭借自己的智慧与辛勤,先后实现了芦笋连片种植、羊肚菌人工培育并带动周边村民致富。如今,已过知天命的老杨,又踏上了利用秸秆出产木耳的求索之路。

破难题

实现人工栽培羊肚菌

1995年,杨国春所在的绵阳罐头厂改制,于是他选择回乡创业。在东宣乡成片栽种芦笋成功后,杨国春又把目光盯在了羊肚菌的人工培育上。因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20余种氨基酸,羊肚菌是一种具有广阔市场“钱景”的天然补品,但产量稀少。“专家们多是在较为理想的条件下开展研究,但推行到实际中很可能‘水土不服’。”杨国春说。

2006年,经过反复琢磨、试验,并分别利用麦地、油菜地、林地、山坡地试种羊肚菌,杨国春终于成功掌握了羊肚菌栽培技术,实现了其室外亩产200公斤的可喜成绩。杨国春人工栽培羊肚菌成功的消息不胫而走,国内外专家、客商纷纷到此实地考察。

次年,依照成功经验,杨国春扩大生产再获成功,亩产值达到2.5-3.5万元,而成本约为1万元。同年,他联合8位专业从事食用菌种植的农业大户成立了国春芦笋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群众加入到羊肚菌人工栽培商业化的大军中。

重帮扶

带动周边群众增收

除了羊肚菌,杨国春还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专业合作社中来,通过种植芦笋为大家谋得致富增收的好门路。在东宣乡鱼泉村1社140亩的芦笋地里,齐肩的芦笋长势喜人,这一块“试验田”承载了杨国春和周边群众致富的希望。

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运作模式,合作社将农户组织起来,实行统一供种、管护、技术培训和销售的“五统一”模式,村民只需出劳力即可。“芦笋种起来不费事,收入是种粮食的几十倍!”鱼泉村1社的蒲明刚告诉记者,他去年8月种下了8亩新品种芦笋,在国春芦笋专业合作社的指导下,今年3月已初见成效。“‘试验田’扮演的角色,则是帮助部分贫困家庭增收。”杨国春说,先期合作社全程指导贫困户进行芦笋的管护,一旦进入盛产期后,就交给他们自己打理,“我们将解决销路问题,打消他们的顾虑。”

近年来,合作社通过羊肚菌栽培、芦笋种植以及其他新品种蔬菜栽种等方式,已发展示范户58户、合作社成员1500户,辐射带动农户1800户,辐射范围从三台、江油等周边县区扩展到省外多个地区。

再“折腾”

变废为宝前景广

今年年初,喜欢“折腾”的杨国春又将目光放在了田间地头的秸秆上。每年大小春期间,大量的秸秆去留成了村民和政府共同的难题。如何将这一“富矿”有效利用,可否利用真菌将粉碎后的秸秆用来种植木耳、香菇、平菇等食用菌?这一系列问题一直萦绕在杨国春的心头。

通过长达一年多的技术攻坚,杨国春研制出一种以秸秆为主要原料产出黄背木耳的方法。今年3月初,他将先期6万袋由秸秆制成的真菌袋投入实验,探索出实现批量化生产的新路子。目前,位于鱼泉村2社木耳基地内的木耳长势良好,前来群众参观学习的村民连连称赞。“没想到这东西还可以种木耳。”涪城区金峰镇大石桥村11社村民谢家文惊叹不已。

杨国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秸秆做成的真菌袋成本仅2元多,至少可产出3公斤鲜木耳。按每公斤市价6元计算,可达到40余元。这一新方式只需村民将地里的秸秆运至杨国春的基地,等价换取真菌袋,由基地解决技术和销售难关。而长完木耳的废料又是种植芦笋的有机肥,可实现循环再利用。

“这种方式把农村的秸秆资源和剩余劳动力给盘活了,做到保护环境与农民增收的双赢。我希望这一模式可以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推广,为我国的环保事业作出贡献。”杨国春憧憬道。(郭若雪 裴玉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