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厉害!他用一把普通虎钳做出微米级加工!

www.scol.com.cn  (2018-05-04 13:38:38)  来源:川报观察  
编辑:尹勇  

川报观察记者 祖明远

4月28日下午,绵阳,九洲集团机制中心车间,身着深蓝色工装的游洪建蹲在地上,盯着地上的几根窄轨若有所思。从1991年进厂以来,游洪建就只做了一件事——当好一名钳工。如今随着他技艺的纯熟,对加工方法的推陈出新,从某种意义上讲,他还是一名钳工,但却用自己的创新,不断拓展了钳工这一行业的内涵。

“这几根窄轨是静音导轨,让被加工的零件在上面运动,如果静音导轨装配精度不够,就会影响在其上面的产品加工精度。”游洪建说,“技术指标要求装配精度在0.02毫米之内,但我想把精度提高到0.005毫米,大概就是一张纸厚度的二十分之一。”

人的精度提高了

对工具的要求就降低了

1991年,游洪建从广汉市农村第一次走进九洲集团车间时,他被各种新奇的工具震惊了。此前,他经常用木头雕刻小玩具,但钳工加工的广度和精度,都远远超过业余爱好的范围。当时,他就爱不释手地摸着虎钳,这里打开了他的视野,让他一门心思扑在钳工技术上。

钳工是最常见的技术工种之一。为游洪建赢得“大师”称号的,则是他双手的操作精度。他多次展示过的一个本领是——将一个气球吹起来,把一张白纸紧贴在气球上,然后蒙上双眼,手持锋利的手电钻,往白纸上钻。一会儿,白纸上就被钻出了一个圆孔,而气球依然完好无损。纸的厚度一般是0.1-0.2毫米,而游洪建的操作精度常常达到0.005毫米。

这样的操作,在游洪建的工作中习以为常。

加工设备的精度和智能化水平一直在进步,但工具并不是万能的。在特种加工任务中,受加工环境所限,加之往往有个性化需求,更多依赖的是钳工们的双手。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里成长,游洪建对工具也有自己的认识:人的精度提高了,对工具的要求就降低了。用最普通的虎钳,他也能用其完成微米级的操作。游洪建说:“以人为尺,这时就是驾驭工具,而非受其所限。”

以创新赢得尊重

钳工是一份了不起的工作

其实,上世纪90年代,国企工人的身份已逐渐不再耀眼。游洪建进厂后的27年里,同事们不断离开,一同进厂的20多人中如今只有2人还在钳工生产一线。除了跳槽和转岗的,更多的是因看不到这一行的出路而黯然离开。

游洪建心里憋着一股气:要在钳工岗位上干出名堂,让同行都能从中获得荣誉,获得尊重。

这个目标,其实就是面对精密设备的挑战,做出不逊色,甚至远超机器的表现。

九洲集团有许多国防订单,游洪建经常面临技术难关,要完美解决问题,靠的不仅是双手的精度,还更需要创新的思维。

2017年,游洪建班组接到一个任务:在天线上焊接20个不锈钢管型天线杯。常规做法是逐个焊接,需要半年的加工周期,但这次要求的工期只有2个月。游洪建的想法看起来有点疯狂:将20个零件同时焊接。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为此设计出专门的焊接夹具和轨道,最难的地方在于,要让整个天线在相同的轨道中旋转运动,对夹具和轨道的精度要求非常高。

最终,这一颠覆性的想法,通过游洪建和工友们的高精度操作变成了现实,工期缩短到一个半月,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从传统加工的90%提高到99.5%。“做好器物的办法肯定不止一种,剩下的就是多去想,多去创新。”游洪建说。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