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三台西平镇:建设宜居、宜商、宜游特色小镇

http://www.scol.com.cn  (2017-02-20 14:24:54)  来源:四川在线-绵阳频道  
编辑:尹勇  

四川在线-绵阳频道讯(刘玉明 刘金钟 记者 付江)“让农民朋友共享更多的发展成果!”西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唐明朋如是说到。绵阳市三台县西平镇与德阳市中江县毗邻,凯江穿境而过。

自2014年实施省“百镇建设行动”以来,三台县西平镇创新落实全省百镇试点要求,科学谋划,深入实施“高点定位、改革创新、项目支撑、投入拉动、产业富民”发展战略,实现了城镇建设与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宜居:场镇面积逐步扩大 基础功能配备齐全

走进有“小三台”之称的西平镇,平整宽敞的主干道,整洁干净的大街小巷,一排排崭新的路灯璀璨夺目,处处绿树成荫。

“整个场镇焕然一新,充满了活力。”村民刘先生直言,街道环境的改善,提升了居民生活水平。

近年来,西平镇党委、政府认真分析镇情,立足于现实,着眼于长远,以辩证的观点比较优势,聘请权威单位和专家对城镇体系进行高水准、高品位设计,确立了以客家文化为特色风格的城镇建设思路和“三台县域副中心、区域性卫星城镇、商贸旅游基地”发展目标。

同时,围绕“建设三台县域副中心和幸福美丽西平”的总体目标和“活力新城、韵味古镇、秀美乡村、幸福家园”的目标定位,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产业、挖掘特色文化,实现了空间布局、承载能力、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生态保护同步提升。近三年来,新增场镇建成区面积0.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00余人,城镇化率达39%、增长3个百分点。

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场镇街道全面油化,镇区范围内的路灯、行道树实现全覆盖,满足了群众出行的需要;通过铺设雨污分流管道,建设污水处理厂,加大城镇及河道的整治,打造提升凯江河堤,实现了场镇污水全面处理,河道也变得清澈了,生活、旅游及投资环境日益改善。西平镇还建立镇村环卫一体化体制机制,采取“源头分类、村社收集、回收利用”的处理模式,通过补助回收可回收垃圾、有偿回收有毒有害垃圾、督促处理有机垃圾等方式,达到垃圾减量本村处置的效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垃圾治理“西平模式”。

“接下来,我们规划将城镇形成‘四轴、一带、八组团’的空间布局形态,计划到2030年,镇区建成面积达5.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4.5万人。”唐明朋表示,在未来的城镇规划发展中,党委政府依然将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抓手,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积极培育和壮大镇域经济,强势推进项目建设。

乐业:创新机制 构建产业可持续发展

西平镇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农业依然占主体。如何实现保增长,又有新突破,是镇党委、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在巩固商品粮、生猪、蚕茧、蔬菜、禽畜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西平镇又大力发展农业专合组织和引进农业开发公司,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和规模化种养殖。目前,投资5000余万元存栏2500余头的新希望集团祖代养殖厂、投资500余万元年产值2000余万元的蜀奇食品厂等企业已纷纷“安营扎寨”,依托新希望集团祖代养殖基地的辐射带动,组建了畜牧产业发展合作社;依托蜀奇食品厂的辐射带动,建成规模化花生种植基地3000余亩。

在过去三年时间里,西平镇依靠自身条件,也探索和建立出一套机制。创新旅游综合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以古镇旅游产业项目开发和月牙湾文化休闲娱乐活动中心建设为重点,探索带设计招商、招拍挂、统规自建等方式进行旅游开发,推行政府带设计招商、社区集体土地入股、企业投资开发运营的“PPP”模式,用活用好项目专项资金、棚户区改造补助资金、社会资金,连片打造乡村观光旅游;建立返乡创业扶持体系,通过各村收集整理出全镇规模土地流转信息,并搭建起信息台账,制定出西平镇山水田林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及规模农业产业发展补助标准。

西平还采取了“成熟的农业公司(合作社)+创业者的合作共赢”模式,吸引、帮扶返乡创业人士成功创业;探索建立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以扩权强镇为契机,建设一个标准化的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入住涉及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的相关部门(单位),实行一站式服务,探索运转机制,规范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水平。选取6个村全面推行“6+1”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打通基本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降低群众的办事成本。

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牌 大力发挥资源优势

目前,西平镇连通十余个镇乡的两条县级公路已全面完工,村村通全部实现,农产品能及时的运出来,农民的收入就增加了。“我们要加快开通成德南高速公路西平出口,并完成高速出口至西平的快速通道建设,将西平镇融入成都一小时经济圈。”唐明朋说,不仅要加快高速出口建设,还要建设两座跨凯江大桥,建设西平镇一环路,充分发挥交通优势。

“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西平最大的资源优势。”唐明朋表示,近年来,西平以“文化+旅游”为导向,借助乡村生态旅游的良好发展势头,在保护古建筑群落、振兴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依托客家文化、吴氏宗祠、广东会馆等历史文化资源,规划形成以沿凯江一带农业基地绿色采摘、垂钓旅游观光为主的休闲农业旅游区。以观音文化、客家祭祖、明清古建筑群落与川剧表演为主的名胜古迹游览区,年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

对于西平镇未来的发展,西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唐明朋表示,首先将启动西平、凯河行政区划调整,将凯河镇8个村、1个社区调整划入西平镇,促进凯江两岸同步建设、整体打造,调整后将提升西平发展空间、扩大凯江两岸集群效益。另外,还要依托成巴高速公路,规划1个占地500余亩的中小工业集中发展园区,吸纳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安居乐业,推动工业及经济的发展。

如今,西平小镇的框架已拉开,雏形已呈现,一个宜居、宜商、宜游的特色小镇,正在崛起……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