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绵阳频道 祖明远 付乔崧)冬日的绵阳,三江湖水碧波荡漾、红嘴鸥群鸥翱翔、北川小寨子沟五彩斑斓、大熊猫国家公园平武片区白雪银装……近年来,绵阳市人大常委会(以下简称“绵阳市人大”)勇担使命,发挥职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扣“美丽绵阳”建设决策部署,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立法、监督等工作力度,努力推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牢抓污染防治 生活环境“幸福值”拉满
近年来,绵阳市人大在大气、水、土地等领域防治上发挥着积极且重要的监督作用,成果显著。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绵阳市人大对“大气污染防治十八条硬措施”、重污染天气应对处置等情况进行常态化监督,聚焦减排、压煤、抑尘、治车、控秸五大领域,推动散乱污企业整治、城市精细化管控、移动源治理等重点工作。今年1—9月,绵阳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55,并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位列第67位。
水污染防治方面,绵阳市人大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共治”,修订完善《绵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用法治力量守护碧水清波。现如今,绵阳累计完成460个入河排污口整治,20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11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持续稳定达到100%,同时芙蓉溪还入选全国幸福河湖建设试点。
此外,在土壤污染防治上,绵阳市人大通过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法》《固废法》执法检查,使得土壤环境质量长期保持稳定,并成功入选全国“十四五”期间“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为加快推动生态保护建设进程,绵阳市人大积极履行职责,开展自然保护区矿业权退出情况专题调研,深入平武、江油等地自然保护区实地调研,努力推动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应退尽退,矿业迹地生态有序恢复。截至目前,已完成152宗生态保护红线内矿业权退出,生态修复历史遗留矿山43.14公顷。同时还持续跟踪小流域综合治理,将涪江、安昌江、芙蓉溪、平政河水质保持情况作为长期监督议题,多次进行明察暗访,重点关注沿线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面源污染治理情况、河道清理整治情况等,努力推动流域水质不断向好转变。
城乡环境综合提质 宜居水平高质量发展
城乡环境改善上,绵阳市人大精准发力,先后多次深入街道社区、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建筑垃圾消纳场等场所,开展《绵阳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督促各地不断提升城乡环境提质的责任感、紧迫感。今年以来,已累计整治违法建设1681宗、17.32万平方米,修复路面60余万平方米,有效整治11个城市门户环境,城区建成“口袋公园”“美丽街角”330余处,新增绿化257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