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破解“贫困户如何脱贫,脱贫后如何不返贫”难题
梓潼:“1+5”产业扶贫实现多方共赢

http://www.scol.com.cn  (2016-12-19 09:07:56)  来源:绵阳日报  
编辑:尹勇  

随着5台集装箱货车满载生猪驶离,梓潼县许州镇栏杆村“1+5”生猪扶贫养殖基地日前收获了第一笔收益:经过5个月精心饲养,首批出栏的3296头生猪挣得代养费69万元,扣去人工水电等成本和还贷,全镇108户贫困户平均分得4714元的分红。

针对全县农村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实际,梓潼县委县政府探索出“政府+龙头企业、金融、合作社、农场主、贫困户”的“1+5”产业扶贫新模式,促进了全县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2014年1月,梓潼县政府与泰国正大集团签订了投资22亿元建设5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的协议,正大集团与农户间实行“零风险”生猪代养模式,投资回报率达到30%。围绕“脱贫户如何脱贫、脱贫后如何不返贫”,梓潼将正大集团与农户间这一成熟的生猪代养模式,升级为惠及全县贫困户的“1+5”产业扶贫模式,其核心做法是:以股份合作制形式组建扶贫专业合作社,把所有贫困户整体纳入合作社范围,把扶贫政策、项目、资金和贫困群众现有资源资本化与产业化,贫困户用政府补贴款和扶贫贷款入股,集体经济组织用扶贫周转金入股,共建正大“1100”生猪代养场,其收入由作为股民的贫困户与集体经济组织按股分成。

由于扶贫合作社只与正大集团结算生猪代养费,不与生猪市场价格挂钩,这就确保了贫困户收入稳定、无风险。据测算,每栋“1100”生猪代养场年纯收入在30万元以上。前5年,贫困户每年户均分得4000元以上,集体每年可分得2万元以上。5年后,贫困户户均分得8000元以上,集体每年可分得5万元以上。这一制度设计,为贫困户持续脱贫致富找到了新路径。

梓潼依托正大集团,按欧美标准修建世界一流、全国领先的生猪养殖场,使生猪养殖实现标准化、精确化、自动化、智能化,做到了用现代养殖业扶贫。代养场设计采用欧美技术,全漏缝、全地暖、垂直通风、温度恒定、自动投喂、智能控制,一般情况下,一栋1100型生猪代养场,只需要1名工人就可以轻松搞定日常管理,使得梓潼生猪养殖水平“一步跨入现代化”,达到世界先进水准。

在整合要素与利益分享上,梓潼“1+5”产业扶贫模式注重激发龙头企业、金融部门、扶贫专业合作社、农场主与贫困户的内生动力,特别是注重各类项目资金的打捆使用。一栋正大“1100”生猪养殖场需投资140万元,其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费30万元、生猪养殖场建设费用110万元。

通过整合扶贫、水利、林业、交通、供电等涉农资金项目,政府无偿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县财政同时给每栋正大“1100”生猪养殖场补助40万元。其中,无偿补助20万元量化为贫困户的股本金;周转扶持金20万元量化为集体经济组织的股本金,5年内逐年归还。贫困户向农商行贷款70万元(户均2万-4万元,由财政担保贴息)量化为贫困户的股本金,确保贫困户无资金也能成为代养场股东,搭上致富快车。

在管理运营上,养殖场实行股权与经营权分离,聘请职业经理人,有效解决了老弱病残等有心无力的贫困户脱贫问题。同时,贫困户的富余劳动力被解放了出来,可就地在与之配套的种植园就近务工或外出挣钱,加快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

在坚持种养结合,整体推进梓潼生态循环农业中,梓潼50万头生猪与20万亩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蜜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猪场建在果园中”,按照5头猪1亩地这一比例,梓潼提出每建设一栋标准化的生猪场按照5头猪1亩地的比例,通过农场主流转土地等方式建设200亩规模以上果园与之配套,这样既能消纳生猪粪便、改良土壤,又能降低种植业的肥料成本,同时贫困户也能在通过“三权分置”的土地流转中,获得恒定的租金收入。

据介绍,今年梓潼将建设扶贫代养场20栋,通过产业扶贫实现脱贫720户、2000人,6个贫困村脱贫摘帽。未来3年,梓潼将建设100栋1100型生猪场,全县6687户贫困户有望在2019年全面实现脱贫目标。(冯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