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奔头”有“耍头”有“看头”有“享头” 梓潼:以文化赋能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活起来”

2021-12-22 14:43:18来源:四川在线-绵阳频道编辑:尹勇

四川在线消息(林忠伟 邱琼贤 绵阳频道 李睿)梓潼县“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带动镇(乡)、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镇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梓潼县按照这一发展规划,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做实做深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本着“送文化、种文化、挖文化、育新风”的理念,按照便利化、便捷化、均等化原则,着力搭建活动平台,建设文艺队伍,树立文化品牌,深化文明创建。各镇(乡)、村(社区)坚持寓教于文、寓教于艺、寓教于乐,按照重大节庆必有文化活动的基本原则,为老百姓寻求一个载体,搭建一个平台,常态化开展多彩文化活动,让老百姓有“奔头”、有“耍头”、 有“看头”、 有“享头”,充分满足基层群众公共文化需求,切实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全县在所有镇(乡)、村(社区)都建起文化广场,成立基层群众文化队伍160多支。2021年,命名文昌镇等5个镇为首批县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黎雅镇西安村等9个村(社区)为首批县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社区)。许州镇荣获“绵阳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乡镇”称号,石牛镇金牛街社区、七曲山风景区东风村荣获“绵阳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社区)”称号。

梓潼县举行首届魅力乡镇竞演活动行

搭建活动平台,让老百姓有“奔头”

“很高兴,能够在政府搭建的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能,与其她舞蹈爱好者一同竞技,相互学习,增进友谊。这种活动很好,大家在一起很开心,很快乐。”日前,在绵阳市第六届群众广场舞展演(梓潼)专场上,来自梓潼县曼舞飞扬舞蹈队队员何海燕高兴地说。

梓潼县积极探索建设符合县情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加强群众身边文化服务“细胞”建设。结合“两改后”被撤销的行政村村委会闲置资产,整合党建、文化、卫生等服务项目,建设集党建、文教、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为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81个。为充分考虑便民利民的需要,坚持文化广场与中心村村部的室内文化中心临近,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原则,在16个镇(乡)、162个村建起了文化广场。在全县农家书屋、文化院坝添置完善文化墙、影视放映屏等设施,建成文化服务点142个;在政务服务大厅、便民服务中心、卫生院等群众密集场所广泛设置图书角、阅报栏、电子阅览器、影视放映屏等文化服务“微站点”347处,形成立体覆盖、上下联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圈。目前,梓潼县、镇(乡)、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全县公共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博物馆1个,16个镇(乡)综合文化服务站设立分馆。

与此同时,梓潼县结合疫情防控实际,建立线上文化活动平台。以线上平台为阵地,把“文化云”打造成百姓身边的“节日文化生活地图”,切实实现文化供给“不断档”、群众精神文化食粮“不断顿”。

建设文艺队伍,让老百姓有“耍头”梓潼县首届魅力乡镇竞演活动现场

“今天主要内容是根据双板特色,对文艺积极分子辅导编排情景快板,变‘送文化’为‘种文化’。让她们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更好地提升。”日前,梓潼县文化馆文化干事王荔来到双板镇德胜村,为当地群众“手把手、面对面”指导音乐快板《我在双板等你来》。

梓潼县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引导群众自发组织成立文化活动队伍。目前,全县各镇(乡)从事文化领域工作专兼职人员150余人,主要服务于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全县有在册文化志愿者300余人,基本由文化、教育系统在职及退休职工和社会上的文艺爱好者组成,主要服务于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培训基层文艺骨干、文艺队伍,提升当地文艺人才水平。2021年,投入30余万元文化资金,用于广播电视运行维护、送文化下乡、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项目,为镇(乡)送去贴近时代和老百姓生活的文艺演出100余场次,形成文化活动常态化进乡村的活动格局。提供文体活动奖补资金,创新原有“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模式,鼓励基层政府将以往规模较小、形式单一的活动升级为丰富多彩的群众“大舞台”,人民群众文化权益和需求得到有力保障。县级文化机构大力扶持各文化团体,引导各镇(乡)、村(社区)普遍成立合唱团、舞蹈队、腰鼓队等群众文化活动队伍。

打造文化品牌,让老百姓有“看头”

“今天不仅看到了大新花灯、石牛火龙等梓潼非遗节目,还欣赏到展示梓潼悠久历史的文昌文化、三国文化等传统文化,让人乐在其中。”日前,市民王军在参加完梓潼县首届魅力乡镇竞演活动后说。

梓潼县由各地群众“搭自己的台,唱自己的戏”,形成“每月一精品、每镇一特色、每村一亮点”的全覆盖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和制度化的群众文化供给模式,成功打造出石牛桃花节、许州蜜柚节、演武斗羊节、二洞坝坝宴等梓潼县品牌乡村活动。充分挖掘石牛火龙、大新花灯、马鸣阳戏等非遗项目并整理提高,开展“童年记忆”非遗巡展,民俗文化活动汇演,把非遗项目做成文化品牌。坚持服务常年、活动常态、内容常新,创新“群众点菜,政府买单”模式,推出“我们的节日,百姓的舞台”,积极开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主题文化活动;推出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涌现出了许州镇“流动书包、乡愁书院”、石牛镇“社区流动图书馆”、文昌镇“川剧大舞台”、“马鸣阳戏传习所”等公共文化服务“新阵地”“新招牌”,初步形成了“三下乡”“我们的节日”戏曲进乡村、“帝乡大篷车送文化下乡”“元宵非遗展演”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梓潼县省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大新花灯展演

深化文明创建,让老百姓有“享头”

“盘龙村积极引导群众说文明话,做文明人。平时多多关注身边的好人,好事儿,主动参与到最美家庭活动中来,涌现出很多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村民。”梓潼县文兴镇盘龙村党总支部书记王正柏说。

梓潼县将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与新农村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及诚信建设相结合,建立道德评议堂290个,建设善行义举道德榜302张,162个村和19个社区制定了村规民约或居民公约,把村民的权利和义务清晰明化,促进了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的提升。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3个,市级文明镇14个,市级文明村17个,县级文明村62个,县级文明镇2个。各村(社区)坚持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评比活动,以户为单位,重点突出孝老爱亲、勤俭持家、勤劳致富、诚实守信、遵德守礼、邻里互助、讲究卫生等方面内容。截止目前,全县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373户,五星级及以上文明户583户。并通过各类阵地、载体、活动展示,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在全县已形成“村有先进、镇有典型、行业有标兵”的良好格局,新风正气逐渐形成。坚持用身边的人,讲蕴含泥土芳香的事,传递质朴可感的正能量。大力开展“文昌乡土人才”评选表扬活动,每年组织这些百姓身边的“专家”“贤达”们,走村入户巡回开展“微讲座”60余场次。乡贤们用通俗的语言给老百姓讲种养殖怎么才能挣钱,农村房子怎么盖好看又好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他们所需要的生产生活知识技能也是文化。

梓潼县农家书屋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