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科博会主论坛 李兰娟院士:科学防控疫情 帮助中国防疫交出“好成绩”

2020-09-21 14:23:39来源:四川在线-绵阳频道编辑:尹勇

四川在线消息(王晋朝 记者 祖明远 程文雯 唐泽文 绵阳频道 付江 李睿)9月21日上午,在第八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开幕后,在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做了主题为《科学防控疫情 护卫人民健康》的主题报告。

摄影:记者 肖雨杨

作为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兰娟多次参与各种传染病防治工作,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她主动请缨,率先提出“武汉封城”建议。

李兰娟说,这次新冠疫情中,中国成为全球防控疫情的典范,疫情得到防控,她认为,中国能控下来,主要是三句话: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而科学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数据筛查 切断传染源

李兰娟说,2020年1月初对于中国防疫是关键时候,作为专家,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1月18日我和专家组到武汉,1月19日闭门工作会议,提出8点建议:武汉有医务人员感染,说明存在人传人,武汉有那么多新病人,所以要不进不出,一系列救治防控措施,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支持,

23日,武汉进入封城,这一系列措施,都是党中央英明决策。

科技工作在整个疫情中,始终得到贯彻。我是1月21日,参加科技部的新冠科技攻关。

在疫苗等方面进行科技研究,这些科技工作的跟上,是这次科学防控的关键,保障了疫情的胜利。

2009年,我们就提出“人人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大数据平台,这个数据给各级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所以这次人工智能、大数据,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发现传染源。

不像2003年sars,现在我们可以用新科技手段,同时发现传染源,及时采取防控。

其中,人工智能技术在筛查传染源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我们在1月21日提交建议,武汉海鲜市场的接触者,这些人可能是传染源,建议对这些人进行检测隔离,防范疫情。通过大数据技术,很快就发现可以控制传染源。

在北京新发地疫情发现初期,我们很快就对疫情做出大数据的“云流调”,防止疫情大规模蔓延。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红外智能AI测温,也是非常重要的,协助社区防控疫情。

先进医疗技术 将重症病人抢救回来

李兰娟说,在抗疫初期,带了三大医疗技术到武汉,采用“四抗二平衡”的救治策略,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人工肝干细胞微生态的技术、通过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阻断新冠细胞因子风暴,将很多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例如,一位护士长感染了新冠病毒,一度瞳孔散大,昏迷了10天,被抢救了回来。

这次在武汉,2个月以后返回后,我们所在的武汉人民医院做到了医务人员“零死亡”。

短短的一段时间,就到了“拐点”。

在开展病毒、药物和疫苗研究中,科学技术发展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包括基因测序,药物研发等方面。

浙江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全球首个发布SARS-CoV-2病毒的全病毒三维结构。

在防治新冠病毒初期,因为刚发现病毒,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我们对老药新用做了研究,筛选是否对新冠病毒有效。我们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对151个上市的药物中筛选出5个老药,筛选出一批对其有效的药物,寻找出老药新用的有效武器。

在诊断治疗方面,用大数据基因分析,研发出了试剂,用于新冠病毒感染的早期筛查。我们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对肺部病灶的深度识别,建立大数据模型,可以很快对病人进行诊断,在14个小时内完成诊断,将原来数小时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缩短到半小时,并有效防止病毒变异产生的漏检。

四川行动很快 5G+远程会诊

这些医疗技术研发速度都很快,在应用方面,5G技术用于远程会诊也发挥了很大作用。我了解到,四川省在疫情防控初期,很快就布置了远程会诊。

现在我们非常重视,互联网医院,后疫情时代常态化发展方向,现在也是日新月异发展。

前段时间北斗卫星组网,我也来到了四川西昌,我觉得,要将北斗精神与抗疫精神结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编辑推荐